[宅侯村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转移现状调查报告.doc

[宅侯村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转移现状调查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宅侯村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转移现状调查报告

宅侯村剩余劳动力及转移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村民不再安于现状,不满足当前传统农业经营带来的微利,在家乡找不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因此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越来越多。根据我村调查资料表明:村民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已成为近几年我村农户家庭纯收入增加的主体。而这种“主体”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来完成。如何积极引导宅侯村劳动力转移,逐步带动村域经济的发展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宅侯村剩余劳动力及转移现状    一、全村劳动力结构现状。据调查:2010年全村劳动力为958人,占全村人口总数的54%;从性别结构看:男劳动力占68%,女劳动力占32%;从所从事的行业看:第一产业占48%,第二产业占32%,第三产业占20%;从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看:小学文化程度的占2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1.1%,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0%,中专文化程度的占1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9%。从以上结构可以看出:全村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性别结构较为合理,但劳动力水平较为低下。 二、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农村“人多田少”现象的日趋严重,近几年我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一股热潮。宅侯村有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5.5人。上半年新增转移人数6.7人,其中女性5.2人;在新增成员中有2.3人接受了职业培训。总体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集中在广东沿海地带。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较以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农民不再满足温饱型生活。加上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工资、高收入的强大吸引力,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内部冲动和外部拉力作用下,近几年大规模地向广州、深圳一带转移。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了更多村民前往这些地方打工赚钱。我村上半年外出打工的就有56%分布在东莞和深圳一带,少数分布在省内其它地市。 2、二、三产业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农村输出的劳动力有48%从事工业和建筑业,其次是商业、餐饮等服务业。男性绝大多数从事建筑业的住房建筑、装修以及电工、木工等工作,女性主要从事制鞋、电子装配等工作。也有些举家外出承包田地种西瓜、养猪等,但为数不多。其他主要从事各种服务行业。 3、劳动力就地转移人数明显增加。出现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①近年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趋于饱和;一些重点工程在相继开工建设,沿公路两侧新开办许多采石、水泥预制件等配套企业以及公路建设工地均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②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吸引了一部分劳动力回流。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兼业性。目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与土地紧紧地联在一起,大部分非长期性外出务工的农民,往往是既“忙外”又“忙内”,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耕种。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全村外出劳动力人数虽逐步增加,但转移的速度却有所趋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转移的劳动力素质较低。主要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和有专业技术的较少。低素质的劳动力只能从事赃、累、苦、重等工作,很难找到理想的岗位,挣得满意的收入。 2、两广和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基本趋于饱和。由于沿海发达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劳动力整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各大城市的部分企业不景气,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大幅增加,面临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双重压力。因此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多属自发性、盲目性,使得外出务工人员的利益和权力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自发的多,有组织的少,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基本处于无序流动状态。由于缺乏宏观调节手段,劳动力输出后的情况无法了解,利益无法保护,如发生劳资纠纷或工伤事故等也无人过问。少数人因找不到工作就出现偷、盗、扒、窃等违法乱纪现象。也有少数人借打工之名,外出超计划生育。 三、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根据以上情况加以分析不难看出:今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如不及时更新,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挣得满意的收入已是越来越难。要想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总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必须积极地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嘉禾县劳动服务中心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1、建立盘江乡政府劳动保障站和劳动信息网络,形成全乡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不冒烟的工厂”,是投资少、见效快的扶贫工程,是不交学费的“商业大学”,也是全村这样一个文化水平不高,经济落后区域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

文档评论(0)

caiyl99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