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史课设I教案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史学》课程学习设计-I XXX X学院,xxxxxx-201x100xxxx 2015-03-30 (一) 整体结构展示——地史学学习结构 整体结构展示——课程设计结构 第一部分 课程概括与分类 1地史学重要知识点提炼 1.1 绪论 1.1.1 地史学的任务与内容 地史学分为三大部分:地层学 沉积古地理学 历史大地构造学1.3.3 地层单位与地层系统 地层单位有多种,主要由生物地层单位、地磁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其中岩石地层单位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地层单位。 (左图中反映了侧向加积造成的地层穿时性。A1/A2/A3) 岩石地层单位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基本层序(primary sequence),是沉积地层垂向序列中按某种规律叠覆出现的单层组合,是岩石地层组成单位的细胞。基本层序不可分割,岩石地层单位的顶底界线必须是基本层序的顶底界线。★据我理解应该是指旋回的一个单位,就是一个重复单元。当基本层序没有旋回性的时候,应当以沉积间断等其他明显特点分界。 岩石地层单位分为四级,从大到小为:(超群)、群、(亚群)组、(亚组)、段、层。★采取地层单位的划分应与具体研究课题相对应,各个岩层之间的界线也许宏观上很清楚。但具体上我认为还是逐渐过渡的。 岩石地层划分未考虑时间,势必有“穿时(diachronism)”,侧向加积的地层就会产生穿时性。★各种划分类型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使用,划分毕竟是人为的。 各种地层单位对比表 1.4 地层沉积组合与历史构造分析 1.4.1 现代地表构造 中国西高东低总地势在E晚期完成,不同地区间内力地质作用控制的地壳差异升降对后期塑造起决定性作用。 ★反映了地史在恢复古构造环境方面的重要性,但感觉恢复较小区域内构造环境的成分居多。 沉积组合(sedimentary association):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能够反映地质历史时期主要构造环境的沉积相共生组合体。★沉积组合在描述上倾向于沉积环境+沉积岩石,但我认为这里的沉积组合应为各种沉积特征的完全组合,包含所有可以用来帮助判断恢复古环境的地史资料。 沉积补偿 1.4.2 板块构造与威尔逊旋回 板块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部分)被各种类型的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刚性薄板状块体,为板块,板块在软流圈上运动。 B式俯冲:洋壳俯冲陆壳,发育沟-弧-盆体系,火山地震频发。★地幔柱结构在板块内部形成火山。 A型俯冲:陆壳俯冲陆壳★印度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 ★现在大陆被分为七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板块和非洲板块。 威尔逊旋回 ★目前太平洋即处于洋壳俯冲阶段,在太平洋西岸呈现海沟-岛弧-边缘海组合,火山地震频发,在东岸形成巨大山脉,因而被称为“主动大陆边缘”。(相对于稳定的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 地台与地槽 地台(platform)地壳上巨大的构造稳定区,具有双层结构,之间存在角度不整合面。 地槽(geosyncline)地壳下降接受巨厚沉积,后来反转褶皱上升形成山脉。★地槽具有旋回性,1979年黄汲清先生推翻了单旋回说,建立了多旋回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槽台学说的后继。 恢复古板块构造★最终目的 关键是寻找地缝合带(suture),方法是寻找蛇绿岩套(ophiolite suite)和混杂沉积(melange)。混杂沉积中包括俯冲形成的地壳碎片与刮下来的远洋沉积和崩塌的前海沉积,资料复杂,因而特征明显。 2 根据时间划分大体地层的分论 2.1 太古宙地史 太古宙(Archaean Eon)在距今25-18亿年前。太古宙岩石构成了大陆原始格架的雏形。主要出露两种岩石组合,一是高级变质岩区(high-grade region)反映高温高压环境,二是绿岩带(green stone belt)变质情况较低。★目前地球上所见最早的岩石即变质岩 ★太古宙岩石变质情况十分严重,部分岩石甚至出现退变质化。另外地层本身大多数显示成层无序、透镜状、条带状残体,顶、底界线和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往往不很清楚。有的 地层虽然成层有序,层与层之间往往显示构造接触。此外,岩石中完全缺乏化石证据,地层时代只能依靠同位素定年加以判定。 两种组合的侵入岩主要是云英闪长岩(tonalite)、奥长花岗岩(trondjemite)和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即TTG岩石,是地球上最早的陆壳,是太古宙岩石的特点。 我国太古宇主要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华北。 之后为举例具论。 2.2元古宙地史 元古宙(Proterozoic Eon)时段为2500-570Ma,末期为重要的震旦纪。 陆壳初步成型,刚性板块形成。 由于陆壳成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