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19、20刘春梅老师课件全解
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关于校本教研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问卷调查: “最有成就感的工作”: 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建设 “最有效的教研活动” ①教师:案例研究(课例研究)、校本研修、听课评课说课、同课异构、集体备课、专业培训、专家指导、同伴互助、自主学习等。 ②教研员: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现场观摩、教学研讨、专业培训、专家指导、听课评课说课、同伴互助、外出学习、网络研修及自主学习等。 无论是教师还是教研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实践都是第一位的, 基于课堂、案例的校本研修、互动交流最被认可。 校本教研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把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创举,也是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校本教研是实践新课程的需要 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 (基本形式) 校本教研的内涵 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 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 一、校本教研内涵 研究基地——学校 研究主体——教师 研究对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 到的真实问题 研究目的——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 动,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质 量,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校本教研的基本类型(基本形式) 教学型教研 研究型教研 学习型教研 第一节:教学型教研 (教师作为教育者) Ⅰ、教学型教研(日常性教研) 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 以“课例”为载体,如何上好一节课 活动方式: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 研究手段:听课、评议 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文本的教案、案例式的课堂教学。 优势:目标直接、易于操作 。 Ⅱ、课例模式 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的教学或一次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全景实录。 课例只有经过适当的加工,才能成为案例。 教学课例和教学案例的目的、功能指向是不同的。 案例围绕特定的问题展开,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 课例展现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实际场景。 Ⅲ、课例研究实践模式 1.一人同课多轮 “课”: 40—45分钟的一节课(时间维度), 一篇课文或一个课题(内容维度)。 一人同课多轮,就是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行为不断改进。 “一人同课多轮”具体流程: 第一轮,独立课。 第二轮,会诊课。 第三轮,反思课。 上课教师反思整个过程并写成教学课例。 优势:培养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 实例:《对联》研讨课(梳理探究) 第一轮,独立课。 确定教学目标: (1)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2)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写对联 课时安排:1课时 实例:《对联》研讨课(梳理探究) 第二轮,会诊课。 第一次反馈意见: (1)课件设计缺陷 (2)讲课罗嗦,注意语言的简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 (3)教案设计不够合理,侧重点要放在如何写对联上 (4)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 实例:《对联》研讨课(梳理探究) 第二次 听课意见: (1)课件设计调整 (2)细节上,注意精炼 (3)学生的参与面应再广一些,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够 第三轮,反思课。 1.导入 2.对联的基本知识 ①对联: ②对联的历史: ③对联的种类: (喜庆类):春联,婚联 (哀挽类):挽联 (名胜类):名胜联 3.对联的基本特征 形式上: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相同位置不能出现重复的字 韵律上:韵律和谐、仄起平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内容上:内容相关、相近或者相反、意境统一 4.对联练习 由浅入深,逐一进行:对字,对词,对句 (1)对字: 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对词: 柳暗对花明 月白对风清 晨钟对暮鼓 山川对草木 大地对长空 杏花雨对杨柳风 (3)对句: 识遍天下字,读尽世间书 年丰人寿福满,鸟语花香春浓 和风舞动门前柳,春风催开院里花 5.以《声韵启蒙》对联口诀小结: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老师送学生一幅对联: 十年磨一剑 扬鞭策马建功业, 一朝试锋芒 挥毫泼墨写华章。 6.作业 教研组给出第三次教学反馈: 1.本堂教学设计遵循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2.本堂教学设计还遵循了“知识性”“趣味性”的原则 :“对联有趣”、“对联有据”、“对联有法”。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随写随评,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