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饮鱼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朝的饮鱼文化

宋朝的饮鱼文化 2013年01月24日15:26 来源:历史网   想吃鱼,就去买,只要你兜里有票子,当个惬意的鱼吃货,其实再简单不过。但若回到宋朝当吃货,遇到“智商最低”的鱼儿,还真简单不起来,不“较劲儿”不行。别以为鱼儿个个猾如泥鳅,而是吃货们自身的问题。   读完下面的几则小故事,你在忍俊不禁之余,会做何感想?   外来的鱼儿吃不起   北宋鱼类的市场价,跟今天一样,也经常起伏不定,贵的时候,“一枚直数千钱”,便宜的时候,也有数十文。究其贵的原因,还是跟长途贩运、成本高以及奇货可居有关。   比如北宋中期,湖北汉阳长江的鱼干(淡水鱼)卖往江西,每斤将近100文(“一斤近百钱”),这个价格比猪肉贵多了。北宋后期有记载说,京东路登州沿海出产的名贵鱼种嘉蜞鱼(即真鲷,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5~30厘米、体重300~1000克),“皮厚于羊,味胜鲈鳜。至春乃盛,他处则无”。据说此鱼贩卖到江南,一条可卖数贯,原因是“盖重北地所有也。”   流通渠道加了价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物稀为贵。   外来的鱼儿价太贵,渔夫和鱼贩子高兴了,吃货们的脸上却写满了“愁”字,舍却鱼儿的美味,不甘心,摸摸钱袋子,又实在肉疼。于是,吃货们开始想辙。   范仲淹吃本地鱼。他曾写诗描绘吃货们就近卖鱼的情形:“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我们今天读到这首诗,更多的是理解为老范关注民生,如果换个角度呢?渔民打渔是很辛苦,但随打随卖,不愁销路,而“往来人”(其中多半也包括老范)就近买鱼,省了钱,菜篮子里又有了鱼,岂非皆大欢喜?   苏东坡蹭鱼吃,有一天佛印和尚刚蒸好一条鱼,馋猫儿似的苏东坡就闻味而来,佛印忙把鱼藏在一只磬里。苏东坡见状心中暗笑,遂想出一个对子来“钓鱼”:向阳门第春常在。没想到佛印果然“上钩”: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哈哈大笑:原来你那个庆(磬)里有余(鱼)呀,快端出来。佛印不好意思,只好把鱼拿出来,两个人美美地吃了一顿。   太便宜的鱼儿不屑吃   宋徽宗晚期,开封市场上从黄河等外地运来的鱼,每斤不上60文,鱼价开始走低。而在海边水乡,鱼价更是便宜,沿海地区的台州,鱼肉每斤30文以下(“鱼肉每斤不过三十钱”),通、泰州等地,“水滨积鱼如坻。土人荷罛罣往,必盈载至,无有持竿负苓笱者。间一二日不售,则往往畚取诸小鱼,投弃碛中”。价格猛跌到这等地步,不知何故。   鱼价下跌,寻常吃货们自然开心,但地位尊贵的吃货则未必。   大观末,著名的吃货蔡京,在罢相回两浙途中,路过高邮新开湖时,家人“呼得一艇来,戏售鱼可二十鬣,小大又勿齐。问其直,曰:‘三十金也’。”渔舟上的20条大小不一的鱼,要价才30文,合每条一文余。如此便宜的鱼儿,让蔡京很不爽,连连摇头:“此等低贱的东西,岂是老夫口腹之物哉?勿买勿买”。   厨子高价玩掉包   到了南宋,吃货们跟鱼的故事,又有了变化。南宋地界水网密布,鱼类甚多,无需从外地贩运,因此,鱼价一直比较稳定。吃货们跟鱼“较劲儿”,大多充满了趣味性,不再拘泥于价格。   绍兴中,在蜀州新津的江中船上,四川一吃货官员的厨子,不慎将所剖的一条数斤重的长鱼掉人江水,因害怕主人责怪,便出一贯的价钱向渔民求助,要求得到同样大小和形状的鱼。这显然是个古代版的“调包计”,但价格肯定不对,就算这条鱼十斤重,再买一条一模一样的,也花不了一贯呀。大概具有悬赏、求助、必得的性质,不惜血本也是可能的。   不知道那位吃货官老爷吃了“天价”鱼,滋味如何? 为一条鱼打架丢命   见过吃货狼吞虎咽的,没见过吃货为了吃鱼而丢命的吧?南宋就有这样的为了吃鱼而丧命的雷人。   绍熙二年(1191年)冬天,湖北武陵少年张道僧在溪水边钓到一条鱼,“溪西铁炉下人陈长三望见,度水求之。张辞以欲归遗婆。陈曰:‘随我到垆下,以百钱偿汝。’又不可。”因争执导致陈长三死亡。   出100文买这条鱼,从买主自信的语气来看,肯定比市场价高了许多,可见吃货陈长三还是舍得花钱的。但问题是,人家张道僧不愿卖,是因为想回家孝敬与其相依为命的祖母,跟钱多钱少没关系。一个坚持要买,一个坚决不卖,两个一根筋的人碰到一块了,不挥老拳也难。吃货敌不过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赔了一条命。   得意的渔翁   我查了一些资料,南宋历年的鱼价,除了珍稀品种之外,普通鱼类一直在每斤三十文以下,捕鱼旺季则更贱,但也有例外。   淳熙年间,两浙境内曹娥江中,有个渔翁就得意了一回,他捕获一条七八斤重的大鲤鱼,被一个财主吃货高价买走,(“买以钱五百”),约合每斤60余文,够一家子半个月开销了。   回到家中,渔翁向老妻显摆,老妻大拇指一竖:老头子,你真牛!今晚烧几个好菜犒劳犒劳你。   想想也好笑,财主“较劲儿”当了冤大头,倒成全一对老夫妻其乐也融融!   贫苦百姓笑欢了   有钱的吃货,跟鱼“较劲儿”,吃“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