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高考复习.ppt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高考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高考复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比较说明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之处: 比较说明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之处: * * 漳州双语实验学校 李朝道(lichaodao@163.com)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一、阶段特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二、基本线索 一对主要矛盾: 中日矛盾,促成了国共合作 两条抗战路线: 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共全面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敌后战场 三个阶段: 战略防御(37、7-38、10)、战略相持(38、10-44)、战略反攻(局部反攻与大反攻,44-45、8)。 三个政权: 南京国民政府、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汪伪政权)、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四个区域: 国统区、解放区(抗日根据地)、沦陷区、游击区 四条线索: 日本侵华、国民党抗日及态度演变、中共抗日、抗战时期国共关系 (1)政治领域: A、抗战经历三个阶段;B、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进行全民族抗战,并取得抗战的胜利;C、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并制造反共高潮,中共予以坚决回击。 (2)经济领域: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挫;B、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C、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的掠夺;D、中共实行双减双交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3)外交领域: A、日本全面侵华;B、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全民族抗战,;C、中国收回治外法权;D、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国际地位提高。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一、防御阶段(1937.7-1938.10) (1)日本全面侵华 原因、表现、方针 (2)正面战场的抗战 主要战役、主要路线、抗战结果、评价 (3)敌后战场的抗战 (4)国共两党的关系(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相持阶段(1938.10-1944年初) (1)日本的侵华 (2)国民党的内外政策 (3)共产党坚持抗战 三、反攻阶段(1944年初-1945.8) (1)国民党的活动 抢占交通要道,抢夺胜利果实 ( 2)共产党的活动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1.原因: (1)根本原因: 日本帝国主义的特性和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决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性,侵华是其既定国策(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 (2)现实原因: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B、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为摆脱危机,实现“大陆政策”而加紧侵略中国。 (3)有利条件: A、中国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蒋介石大搞内战) B、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表现: B“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A“七·七”事变(标志),占领北平、天津; C进犯山西,侵占太原; D攻陷南京,进行大屠杀(1937.12) E进犯徐州,占领广州、武汉,占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3.日本侵华方针: 从华北和华东两路进攻,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 (1)日本全面侵华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上海失守 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占太原 1937年12月——1938年5月,徐州失守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 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 2、忻口战役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1、主要战役: 2、主要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内容、原因) 3、结果: 中国失去了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 4、评价: 2、抗战态度比较积极,挫败日本速决战企图,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在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日的主力) 1、从总体上说除个别战役外,中国打的是败仗。 3、失败的主观原因 4、失败的客观原因 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根本】 敌强我弱 (2)正面战场的抗战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

文档评论(0)

zhuanye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