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速算法分析及优化软件的设计.doc

《加减速算法分析及优化软件的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减速算法分析及优化软件的设计

加减速算法分析及优化软件的设计.txt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你的手机比话费还便宜。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 本文由systemneck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10卷第5期 2008年5月 电子元嚣件主用 Electronic Component&Device Applications V01.10 No.5 May.2008 加减速算法分析及优化软件的设计 陈宝罗,胡鹏飞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四川 摘 成都610031) 要:通过分析三种加减速算法的各自特点。给出了一个离散数学模型和优化软件的实现 流程。对三种算法的优点和缺陷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了比较适用的S曲线算法。 关键词:运动控制;梯形曲线;指数曲线;S曲线;软件设计 0引言 当运动系统中的运动轴加减速时.人们往往 希望在给定最高速度情况下。加减速的时间越短 越好,被控轴运行得越平稳越好。同时在基于微 处理器的数字控制中。还要求控制算法的可实现 性要好。实际上,现代运动控制中,常用的加减 速算法有三种,即梯形曲线,指数曲线,S曲线。 是一直线段。最一般的实现方法是时间t从0开始 递增,对应每个t代入式(1)中算出t,。虽然这个 方法是可行的,但是运算量太大。还要涉及到浮 点乘除,而对于微处理器来说,应尽量减少运算 量,而对于运动控制来说,其运算时间越短越 好,响应越快越好。因此,加速过程时间拉长。 是不符合系统要求的。所以,在软件实现过程 中,应尽量避免浮点运算。提高运算效率。由此 可以复制运动控制中直线运动插补算法到这个加 速阶段。即利用插补算法并以数字方式实现从点 (0,0)运动到(死,yJ的运动过程。这里采用 最小偏差法来实现直线运动。其实现过程如下 (以口>l为为例): (1) 若a>l,则ym>死,这样,其初始偏差判断函 1梯形速度曲线算法分析 图l所示是梯形速度曲线,该曲线包括三个 阶段:恒加速阶段、匀速阶段、恒减速阶段。 在加减速阶段。其秽q关系式可描述为: I)-=.at 其中a>O是加速。a<O是减速 以下以加速阶段为例。来分析算法的软件实 现方法。 数产K一2死,那么,就可以下列方式循环判断 的值: (1)如果O≤矿,移进给一步,乒尹2T皿 在给定最高速度“的情况下,其到达时间 (2)如果0巩口和t都进给一步,即:户舟 2y柚-2死 瑶y如,对于该关系,若从坐标点(0,o)开始 画轨迹,则到达终点(死,y衄),所形成的轨迹就 上面的循环判断可一直进行,直到分=L为 止。其软件实现流程如图2所示。 实际应用中,有时加速段也写为:v=at+vo。 其中。110为起跳速度或频率,引入口。有利于改善 电机动力源的启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加速 过程,当然,这个口。要也满足电机性能的要求。 2指数速度曲线 图1梯形速度和加速度由线 图3是指数速度和加速度曲线轨迹。它的加 速和减速曲线是对称的。 收稿日期:2007—10-11 下面以加速阶段为例来说明指数曲线加减速 万   方数据 74 电予元嚣件主用2008,5似p姒ecd盔c珏 第10卷第5期 2008年5月 V01.10 No.5 撬恭镝薅 Mav.2008 由此即可得到第n步的速度或频率的进给血: Av=v(nT)-v((n-1)nT)=T/r?vc-Tfir?v((n-1)T)(3) 事实上,式(3)是编写程序实现算法的关 键。它给出了每个采样间隔T时间内在速度或频 率上需要的进给量。从而使算法实现了数字化。 其程序实现流程如图4所示。 输入最高速度Vm、时间 常数t,采样间隔T 初始制bt---o,v=0 图2梯形曲线软件流程图 磊 速度峰值修正 结束 图4指数速度曲线软件流程图 3 S曲线算法分析 S曲线实际上不是一种固定算法的加减速形 式,只是由于其加减速段的速度程S形而得名。 常见的S曲线有抛物线型和三角函数型。本文以 图3指数速度和加速度由线 抛物线为例来对S曲线进行分析。S曲线的核心思 想是让加速度不产生突变.而是由零逐渐增大到 (2) 目标加速度.并在撤销加速度时也采用逐渐减小 加速度的方式。图5给出了抛物线S曲线的速度、 加速度曲线。 由于S曲线加减速阶段的曲线是对称的

文档评论(0)

zhuanye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