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探索.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说明书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丘陵地区某二级公路,路线主段长为787.065m,设计行车速度80千米每小时技术标准(二级公路,设计车速80km/h)项目单位数据公路等级二级设计车速Km/h80路基宽度m行车道宽度%3.75路拱坡度km0.5路线长度13平均每公里交点数个20平曲线最小半径m直线最大长度最大纵坡%8最短坡长m凸型曲线最小半径m隧道座0涵洞座0大桥座0二,沿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 40%以上。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2、工程地质评价。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 30%,普通土占 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 1 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 40%,次坚石 60%;(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 30%,普通土占 30%,硬土占 40%;(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 1.5 米左右,其中松土占 10%,普通土占 60%硬土占 30%,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 30%,次坚石占 40%,坚石占30%,土质密实,岩石风化程度中等。3、水文地质评价。路线所经地区面向热带海洋,降水量丰富。雨日、雨量、雷雨次数较多,属中国暴雨分区第9 区。年降水量在 1600~2000mm 之间,其降雨特点为平原少于山区,迎风坡多于背风坡,雨型为夏雨和台风暴雨,最大雨期长 2.5~4.5 天。暴雨强度大,径流速度较快,一般汇水在 10km2 以下。汇流时间一般约为 30 分钟左右。潮湿系数为 0.75~2.0 之间。地下水埋深一般丘陵地区为 2.3米左右,平原及沟谷处约为 1.3 米左右。平微区低洼地方地表有长期积水。(三)路线1、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2、方案布置(包括各比较方案)及方案比选的论证。根据综合比较结果提出推荐方案。论述时应就方案的提出理由、方案的技术经济合理性等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地物、不良地质等对路线方案布置和设计的影响;(2)各方案的选择和布置情况(控制点间距、路线与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位置等的协调及其位置的确定);(3)各方案平、纵指标的连续、均衡和协调情况等;(4)征地、拆迁情况及铁路、原有公路、农田水利、电力、重要管线(道)等的干扰等;(5)各方案主要工程数量、造价以及运营效益的比较;(6)其它评价与比较。三)路线1、路线布设及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道路的选线是一项具有影响因素众多、涉及面广、设计性强等特点的工作。大体上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粗到细的过程,在选线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道路的选线应根据道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远景规划。(2)深入调查当地的气候、地形、地质和水文等情况。(3)力求路线的短捷及确保行车安全。(4)选线要始终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行经济相结合的原则。(5)充分利用地形,完善平,纵,横三面的结合。(6)道路设计要考虑到远近结合、分期修建、分段定级的原则,以达到最佳的用地与投资。(7)要考虑施工条件对定线是否有影响。(8)道路应尽量减少交叉次数,合理选用交叉类型,以达到行车安全畅通的目的。(9)应与周围的环境和景观相协调。方案比选。3、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造成事故。因地形的变化同一等级的道路可能采用不同的指标,且根据各个设计路段间的不同设计速度,也会使技术标准产生变化。(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4、平面线形要素设计原则公路的平面线形是主要由直线和平曲线组合而成,而曲线又可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元素。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且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2)直线路段应当根据沿线的地形、地貌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一般直线的长度应该控制在20v(m),同向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小于6v(m),反向曲线间的夹直线长度不应小于2v(m)。(v为设计速度,以km/h计)。5、平面线要素计算JD1处的桩号为K0+273.944,转角为29°24``,半径为400缓和曲线长:行驶时间最短为取整5m的倍数,缓和曲线长70m总切线长:曲线总长;Ls46.08β5°1P0.51L435.8T31.4q31.4ZH(桩号)=JD(桩号)-T HY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