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橡胶开割树培训讲义
橡胶割胶工职业技能培训讲义
幸福农场生产科
一、天然橡胶的用途
四大工业原料:钢 铁(骨架)、煤 炭、石 油(血液)、橡 胶(腿和关节)
橡胶与钢铁的比例:1:1.5
轮 胎 工程部件:防震、防水、喷涂、外墙、 地毯、水坝、公路、铁路基垫、桥梁、飞船
二、我国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
消费量:世界人均 3公斤
发达国家人均 10公斤
我国人均 0.4公斤(1978年)
我国按人均消费 1.2公斤 年销量 150吨
其中天然胶 64-75万吨
国内生产 45-52万吨 仍需进口19-23万吨
可 知 发展橡胶业的重要意义
三、橡胶技术的演变
长柄的模形斧头,刀口2.5厘米,从最高处砍第一组割口,每割口长6厘米,以后往下砍,两组间间距5-30厘米,各割口水平距离10-38厘米,砍到基部后,又回到两组之间。胶树遍体鳞伤,疤瘤累累。
小刀割
铁槌加齿刀 V字形割线
锥子刺树皮
连续割胶法 1889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苬德主任,用一把狭窄扁平的齿刀,用木槌敲击切削树皮,少将都在同一条割线上切去一层树皮,不伤形成层的连续割胶法。
1897年杰蓬拉刀
上世纪二十年代后,发明现在的胶刀,S/2 D/2割制
四、橡胶树的树皮
粗皮
砂皮:乳管很少
黄皮:乳管很多
水囊皮:大量筛管,输导营养物质
形成层:向外形成树皮, 向内形成木质
五、橡胶树的产胶与排胶
产胶是基础,是排胶的先决条件
但不割胶,不排胶,产胶过程基本停止。
排胶后胶乳再生,需要水分、养分和时间,过渡排胶就保证不了这些再生条件,影响产胶。
产胶能力——排胶量 保持动态平衡
胶乳再生——条件保证 才能实现高产稳产
排胶反常现象有:
胶乳早凝:缺P、K,Mg:P(K)比例大或抽叶、开花、结果期;或割面、工具不干净;
胶乳长流:干胶含量过低、气温低、刺讥或死皮前;
胶乳外流:树身不干或不干净、斜度不够、接刀不准;
乳管内缩:外层乳管排胶不正常、死皮前。
六、割胶设计
开割标准:芽接树离地100厘米处,树围达50厘
米的植株,占林段株数50%时,可正
式开割树围≧50厘米树,树龄达12周
年以上,可全部开割。
七、割胶制度
割线长度:S/2、S/4
割线方向:阳线(S/4),阴线(S/4↑)
割胶频率:d/2、d/3、d/4
化学刺讥:ET
如:S/2· d/3+ET
(S/4+S/4↑)+d/4+ET
阳线:25-30度
阴线:40-45度
八、割面设计
第一割面:离地110厘米开线,S/2阳线
第二割面:离地110厘米开线,S/2阳线
割3年后可转(S/4+S/4↑)同时割。
九、割胶技术
胶刀:钢质、耐割、两翼对称、处侧平顺
刀口锋利、近刀口处没有收口现象。
刀身无锈无裂痕,近小园杆内,刀柄与刀
胸成一直线。
磨刀石:钢石:磨新刀、开凿口、定刀型
细(粉)石:磨滑、磨锋利
红石:介于两者之间、磨平、小修。
胶刮:大小与胶杯内壁吻合、软硬适中、光滑。
切片:采用平刀法,切口沿着树身转以身带刀,切出近方片,有效皮占一半以上,防止切出有效片少的三角皮和萝卜丝、碎片、重刀片等。
胶乳的早期保存
“六清洁”:胶杯、胶刮、胶桶、胶刀、树身(树头)清洁
“早期保存”:加纯氨量为乳胶重量的0.2-0.35%,气温低:加少些。
开花期、抽新叶期,雨后割;稍多些
十、涂药遇雨后
2小时内要补涂。
2小时后,可不补涂,但可视第一刀产量情况,减产多的,可适当缩短周期。
涂乙烯利后必须经48小时后,割第一刀。
十一、橡胶树白粉病
病原菌学名:Oidium heveae Steinm (图)
分类地位:半知菌/丝孢纲/丝孢目/粉孢属
病原菌生理:
1、专性寄生菌;2、菌丝体表生;3、只能从嫩幼嫩组织侵入;4、耐旱,更喜高湿天气;5、喜冷凉气温;6、远距离通过气流传播;7、越冬主要场所是冬季未落老叶。
群体嫩叶历期长短
群体嫩叶历期长短,决定着白粉病的流行强度。
越冬菌量大小
越冬菌量与病害始见期早密切关系,而越冬菌与病害是否能流行没有必然关系。
抽叶期气候条件
气候因素是流行病害的重要因素。其中温度是主导因素,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5-22℃。低温阴雨最利于发生流行。
农业防治
N肥降低病菌产孢能力,减少因病落叶。
冬暖落叶不彻底年份使用人工脱叶方法,如喷乙烯利。
根本出路是培育抗病品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风电叶片真空灌注工艺维修方案.docx
- 宁夏《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64_266-2018.pdf
- 2025年低压电工作业证理论考试笔试试题(500题)含答案.pdf VIP
-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制度及流程(模板).pdf
- 摩登家庭台词剧本第一季第一集中英双语左右对照.pdf VIP
- 专题02 人物传记阅读(解析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分类训练(统编版2024).docx
- 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学堂在线 日语与日本文化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应急避难场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智慧树 知到 形势与政策(成都工业学院)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