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宫之奇谏假道》《宫之奇谏假道》
《宫之奇谏假道》
一、题解: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5年》, 标题是后人加的。 其内容是解释《春秋》经文“冬,晋人执虞公”这件事的本末的。宫之奇:虞国大夫,其“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谏:用语言来纠正尊长的过失,动词。假道:借路。专指军队借路以通向别国。假:借。题目的意思 是宫之奇劝谏虞君借路给晋国。
本文写晋侯向虞国借道以攻打虢国,宫之奇识破其阴谋,力谏虞公,虞公不听,结果晋灭虢返国时顺势灭虞。文中主要写了宫之奇的劝谏过程,谏词分三层:先陈述形势,次揭露晋无情(第二自然段),后阐述修德重民的道理。
二、语句大意及语言现象分析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晋侯:指晋献公,他是晋武公的儿子、晋文公的父亲。晋属侯爵,故称晋侯。
复: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可翻译为又,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再。但古汉语中,再是数词,不是副词。再作状语是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并不表示行为的重复。因此,他们并不是同义词。
虞:国名。武王所封,其国君是大王古公亶父的儿子虞仲的后代。地盘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六十里。
虢:国名。其始祖是文王之弟虢仲。献公22年出兵灭之。
以:连词,连接为连动句的两个谓语假道和伐虢,可翻译为去。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宫之奇劝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如果虢国灭亡了,那么虞国必定跟随着也就灭亡了。”
“虢,虞之表也”句:判断句。表:外面,外围。其本义是穿在外面的衣服。《庄子让王》:“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里边穿着红黑色的内衣,外面穿着白色的外衣) “虢亡”:假设复句。从:跟随。字形从二人会意。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对晋国,不能启发它的贪心;对外敌,不能放松了警惕。
啟:启发。本义是开门,如:“夫人将启之”。此用引申义。
寇:外部入侵的敌人。《左传文公7年》:“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字形为会意。 翫:是玩的异体字。轻视,因习惯而不经心、放松警惕。
本句为并列句。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次借路就算太过分了,难道还可借第二次吗?
一之谓甚:主谓宾句。一,数词活用为动词,借一次。之,指示代词,指代借路之事,作一的宾语。谓,通为,动词算是。甚,形容词,过分,作谓的宾语。
“其可”句:反问句。其,句中语气词,加强反问的语气,译难道或不译。一说为岂的通假字,反诘副词。再,数词作动词用,借第二次,省略了宾语之。之,用法同前句。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谚语所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话,恐怕就是说虞虢关系吧。
整个句子为宾语前置句。主语是“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谚所谓”是主语中心语的定语,中心语是者字词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者字是特别的指示代词与‘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组成者字词组,表示“……的话”。谓是全句的谓语,说。虞虢,是前置宾语。之,指示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其,句中语气词,表示委婉的语气,译大概或恐怕。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虞国的国君说:“晋国和我们同宗,难道会伤害我们吗?”
“晋,吾宗”句:判断句。宗:本义是宗庙。字形从宀从示会意。引申为祖宗、祖先。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宫之奇接着说:“大伯虞仲是大王的儿子。大伯没有跟随在大王身边,因此没有继承君位。”
“大伯虞仲”句:判断句。大伯:古公亶父的长子,即吴国的始祖吴大伯。虞仲:古公亶父的次子,虞国的始祖。昭、穆:周代宗法制度的概念。周贵族把始祖以下的同族男子逐代先后相承地分为昭穆两辈。在宗庙里,始祖牌位居正中,他的下一代的位次设在左边,称 为昭;再下一代的位次设在右边,称为穆。这样,昭位之子排在穆位,穆位之子派在昭位。父子异位,祖孙同位,昭穆相承,左右更迭。周代把后稷作为始祖,古公亶父是他的第十二代孙,居穆位。所以他的儿子大伯、虞仲皆为昭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文王的弟弟, 都在穆位。这里昭、穆同义,都是儿子的意思。
“大伯不从”句:课本注为“不从父命”,说大伯知道大王要传位给他的小儿子王季,就和虞仲一起出走。其实,不从是不跟随在大王身边的意思。详见《史记吴大伯世家》。是以:宾语前置的介宾短语, 因为这个缘故。后来演变为双音节的连词。嗣,动词,继承君 位。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对王室有功,授勋的典册还保藏在盟府中。
“为文王”句: 为:动词,担任。卿士:官职名称,执政大臣。
“勋在”句:勋,名词用为动词,有功,立功。在,介词,对或为。
“藏于”句:藏,包藏。盟府,主管盟誓典册的政府部门。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大伯、虞仲是大王的儿子,虢仲、虢叔是王季(文王)的儿子。昭穆:宗庙的次序,始祖庙居中,左昭右穆。图如下:
始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