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民间工艺概述2-陶瓷
第八章:民间工艺习俗概述 第二节 陶瓷 陶瓷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称之为陶瓷。 陶瓷可分陶器与瓷器 2种。 (一)陶器 陶器 一、陶器的起源 我们的祖先大多依山傍水而居,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都需要器具装盛。人们通过实践懂得土壤加水就具有可塑性,加上对用火的使用的丰富经验便给制作陶器准备了必要条件。 陶器的种类: 从质地上分,可分为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印纹硬陶等 。 陶器 1、红陶 出现年代:距今8000千年的裴李岗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 特点:烧成温度900℃左右,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褚陶为主。 陶器 2、彩陶(图8-7) 出现年代:出现于仰韶文化时期。 特点:以赭、红、黑和的等色绘饰的陶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未烧以前就画上图案及花纹,烧成后彩纹固定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在彩绘之前,先涂上一层白色陶衣,使彩绘花纹更为鲜明。彩陶花纹主要是花卉图案和几何形图案,也有少数动物纹。人物纹样和植物纹样较少见。 陶器 3、黑陶 出现年代:出现于龙山文化时期。 特点: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几种。 陶器 4、白陶 出现年代:出现于龙山文化晚期,商代为鼎盛时期。 特点:白陶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用瓷土或高岭土烧制成的,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白陶基本上都是手制,以后也逐步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 陶器 5、灰陶 出现年代: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斐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 特点:用于蒸煮的器皿,多为夹砂灰陶。到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以灰陶和夹砂陶则占据主要位置。 陶器 6、硬陶 出现年代:主要出现于西周至战国时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特点: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而且在器表又拍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所以统称为“印纹硬陶”。 胎质原料根据化学组成分析,基本接近原始青瓷。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印纹硬陶坚固耐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 陶器 7、釉陶(图8-12) 出现年代:汉代 特点:指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又称“铅釉陶”。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着色剂呈现美丽的绿、黄、褐等色,但经绿釉为最多,绿如翡翠,光彩照人。墓葬中出土的铅釉陶器表面,有时了现层银白色光泽,有人误称为“银釉”。“银釉”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釉面长期受潮,釉层表面析出多层次的沉积物,在光线的折射下,产生的银白光泽。 (二)瓷器 瓷器 瓷器指的是用瓷土烧制的器皿。 一、瓷器的种类: 以烧制时间作为依据是最常用的一种分类和命名方法。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划出“朝”,如唐瓷、宋瓷、元瓷、明瓷、清瓷等;二是划出“年代”,一般用于明、清瓷器,如明洪武窑、明宣德窑等。 瓷器分类还可以以窑别来分。如宋瓷就有著名宋五大名窑: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 (一)宋代五大民窑 宋代,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 1、钧窑 地点: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 特点: ①钧窑瓷器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 ②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以及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其中,以红,紫最为名贵,称为“钧红”,“钧紫”。 ③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2、哥窑 (图8-15) 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各主一窑,兄所烧者曰“哥窑”,弟者曰“弟窑”。 这里所说的哥窑指传世的哥窑瓷。 地点:窑址不可考。 特点: ①釉面有许多浅白的细小裂纹,称为“百圾碎”,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黄色的产品。 ②黑胎厚釉,紫口铁足。 3、官窑 地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