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代秘书英才田家英一代秘书英才田家英
一代秘书英才田家英
李秀芹
田家英(1922~1966)自1948年10月至1966年5月,任毛泽东秘书长达18年之久,其间,还先后兼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1956年9月毛泽东曾对称赞“八大”开幕词的人说:“开幕词是谁写的?是个年轻秀才写的,此人是田家英。”1961年3月毛泽东谈到《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的由来时说:“我是听了谁的话呢?就是听了田家英的话,他说搞条例比较好。”毛泽东审签田家英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时,看得很仔细,还在文中做了很多标记,田家英高兴地对别人说:“我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主席都画了杠杠。”这说明田家英与毛泽东在重大国事问题上心心相印。为此,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干部下放,有几位省市委书记希望毛泽东把田家英下放到他们那里工作时,都被毛泽东拒绝了,他晚:“我是主张干部下放的,但田家英我不能放,在这个问题上我是理论与实际不一致的。”即使后来田家英与毛泽东因某些意见不同而被坏人利用,造成田家英之死,毛泽东在“文革”后期仍然说:“田家英也没什么问题。”实践证明,田家英不愧为一代秘书英才。
神童雄辩,蜚声巴蜀1922年1月4日,田家英出生于四川成都方正街,起名曾止昌。他六岁起读私塾,念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背诵古诗文。11岁考入成都南薰中学,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辍学,到长兄开的中药铺里当学徒。田家英13岁那年在当地一些报刊上发表文章,得到一点微薄的稿酬后,萌生丁重返校园读书的念头,于是他在第二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成都县立中学,靠卖文维持学业。这一年,成都文坛发生了一场著名的笔墨论战。一位姓刘的老教授写了一篇论文学救国之道的文章,说“文学欲救国,不得自作主张,非以国府之方略为准不可……”文章发表后,田家英起而驳之;刘教授不服,撰文以争。经过几番较量,因田家英之文立论严谨、论据充分、笔锋犀利、无懈可击,致使对方无言以对,甘拜下风。笔战休止后,刘教授揣度他的论敌可能也是一位学者,或系某左翼作家的化名,特意前往拜识;但见到田家英时却不禁瞠目,原来对手是个年仅十四五岁的中学生!“神童!真是神帝!”刘教授面对一张娃姓脸,连声赞叹。于是,“神童”田家英之名,盛传蓉城学界。此后,田家英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在《华西日报》副刊及其它杂志上发表了《去路》、《九月的歌》、《十月夜记》、《畸零篇》、《纪念“九·一八”》等小说、散文、诗歌和书评,影响遍及巴蜀。他还与几位主张抗口救亡的青年合办了《极光》、《散文》、《金箭》等文艺刊物,并担任《金箭》的编委,《金箭》发刊词已明确提出“全民抗战”、“民主政治”、“各党派联合结成巩固的抗日战线”等进步主张,从这可窥见少年田家英的政治倾向。《金箭》创刊号发表的《(金箭月刊第一次座谈会纪录》中,刊载了田家英的发言,他认为,几位工友主编的《国民日报》周刊《柳絮》是“成都文坛上的创举”,并批评文艺界脱离现实,仍沉浸在“古铜色的梦里”。他的散文《夜街——忧郁的故事之三》,写一对革命青年对“失踪”战友的关切和怀念,控诉了现实的黑暗和残暴。田家英因为参加共产党员领导的“海燕社”、“成都学生救国联合会”、“成都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进步组织,宣讲抗日救亡、散发革命传单、声援绥东抗战将士,而在1937年秋季被学校开除。之后,他与几位好友离开家乡,奔赴延安,时年15岁。
抗战檄文,闻名延安 田家英到达延安后,先在陕北公学读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又到延安马列学院读书,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革命史。毕业后他留校任中国问题研究室研究员、教育处干事、中国现代史教员。1941年夏又调至中央政治研究室,先后在经济组、政治组工作。这期间,他发表了《奴才的见解》、《从侯方域说起》、《沙漠化的愿望》等许多政论。《从侯方域说起》一文引起毛泽东的关注。毛泽东约田家英谈话,指出此文立论正确、旗帜鲜明、切中时弊,有气魄、有锋芒,文字也是好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明确点出候方域的政治本质。1943年夏,他调至中共中央宣传部历史组工作。期间先后发表了《从“九·一八”到“七·七”》、《东北历史问题真相》、《“堵河”》等时评,编撰了《民国以来大事记》。1947年初,田家英参加晋西北静乐县的土地改革运动。作为“土改”运动的一个成果,他根据切实的生活体验,创作了长诗《不吞儿》,在刚复刊的《中国青年》杂志上连载后,又结集出版。青年才俊田家英早在20世纪40年代,即以鲜明的立场、激扬的文字、非凡的文采,在中国解放区崭露头角。
受命信访,心系百姓 1948年10月起,26岁的田家英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他上任后即协助中央书记处和毛泽东处理信访工作。如1949年秋,他向毛主席报告上海群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