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刺血疗法方集九刘少林刘光瑞著第一章双针一罐第一节三棱针刺血二、刺法针刺前,针具煮沸消毒,针刺部位,常规用75%酒精消毒。右手拇、食、中指持针,左手拿位患者针刺部位,在某些穴位,需以左手作捏、按、提拿动作配合,便于找准放血点。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下列各种刺法:1.缓刺:用针缓慢地刺入静脉0.5一1分深,随即缓慢放血。适从于肘窝、腘窝部等处放血。2.速刺:用针迅速刺进0.5一1分深,挤出少量血液。适用于四肢末端十二井穴和十宣穴等。3.挑刺:用三棱针挑破细小静脉,挤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胸背部和耳后等处。儿童挑疳积,也常用挑刺。4.围刺:围绕病痛区,肿处四周点刺,一般常配合拔火罐。5.丛刺:用三棱针在某一较小局部,多次点刺,使之出血。丛刺多结合拔火罐。6.散刺:又叫豹纹刺,用于点刺较宽的面积或循经点利,结合拔火罐、运走罐等方法,也可以用手拿提点刺部位出血。7.顺利:由下向上作斜刺,在放血前可由上到下推至放血点,以除恶血为主。8.逆刺:由上向下作斜刺,在针刺前可由针刺点向上下推揉,分推血液,然后针刺,以放邪气为主.六、注意事项三棱针疗法针刺时不可过深,出血也不可过多,一般出血后,要用酒精棉球擦揉按压止血。凡治疗部位都要严密消毒,防止感染。针刺出血者,可1日或隔日针1次,出血较多时,一周针2次。针刺出气者,可1日3次,以肤红为度。并常结合火罐拔吸,以肤湿为度。第二节梅花针刺血疗法第三节拔罐疗法第二章辨血论第一节辨血五、气血与经络手太阴肺经多气少血;手阳明大肠经气血俱多足阳明胃经多血多气;足太阴脾经少血多气手少阴心经多气少血;手太阳小肠经多血少气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足少阴肾经多气少血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手少阳三焦经多气少血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足厥阴肝经多血少气。第二节辨血色一、血呈深红色针刺部位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时,从中可以判断,疾病多属于热症。二、血呈黑红色凡在体表刺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可分为外伤、内伤辩证。1、外伤一般是在阿是部。多由于气血结聚所致,青紫斑痕是由于局部络脉血溢所致。2、内伤:四肢深部内伤,多因瘀血阻滞经络,头、身躯部内伤,多因恶血聚集脏腑,一般是在属该脏腑部位疼痛。三、血呈淡红黄色一般是在肘部、膝部关节处针刺出血,血的色泽为淡红黄色,多为风湿痹症。四、血呈青紫色在背部、腹部、十指等部位针刺出血,色泽为青紫色,多因寒邪入里,窜入机体,伤于脏腑机能,第三节辨刺血时血的动态一、出血清淡难凝当针刺出血时,血液清淡而稀疏不易沉凝,是血虚的表现。凡刺出血为清淡者,临床上多以放气为主,在对症刺血时,血不止应禁刺。二、出血沉凝易结针刺出血时,血液容易沉淀并凝结,多因气虚所致,而多实证。凡此类情况,可以泻血为主,兼调气补虚。三、出血缓慢针刺肌肤后,出血缓慢,多需几次刺血,仍断断续续出血者,多因气血亏虚,瘀血阻于脏腑,脏腑气机衰弱,气血循环而不归经。在对症施治中,应充分掌握补泻关系,以放气活血为主。四、出血急促针刺肌肤后,出血急促,多为热盛。施治中,应以放气为主,兼刺血泻热。但凡有习惯性皮肤紫斑者,应禁针或慎针。第四节辨其它一、血挟脓汁凡在针刺部位出现脓血,多因外伤后恶毒犯内或长久内伤化脓所致。施治中多以刺脓排毒为主,在深部脓血可采用放气活血化脓之法。二、粘性白液凡在四缝穴、背心、胸部、鱼际等处挑刺出白色粘性液体,多因小儿疳积、水谷运化失调,气血机能不畅,局部络脉供血不足所致。针刺四缝穴等处,可以起到调脾胃补虚损的功效。三、白色粉质物……此多因络脉长久瘀气、瘀血阻结,失去血脉正常循行,而在肌肤内转化成肿结。……在民间中往往用挑刺挤压除去肿结,消除后,就用一枚硬币贴于患处,然后用布包扎7天后取下,肿结自然消失。如果不用硬币贴于患处,不几日肿结会重新长起来。四、透明性水液……此病多为浮肿。……此证不应多泻,可配合药物治疗。五、水珠悬罐……这种现象多属体内寒湿过重。……凡以上现象,临床上多采用走罐法驱寒邪,留罐法泻风湿。六、罐中气暖…..则此种情况,是多因体内湿热过重。湿热入里,行之经络血脉,则多发于手心、脚心、背心皮肤湿润。因湿热过重常出现头痛、发热、身重而痛,腹泻食少,腰酸背痛等。……临床上泻湿热,多在手心、脚心、大椎、命门、委中、承山、脐中等处。第三章常用刺血经穴第四章常用刺血经外奇穴第五章常见病刺血验方第一节急救刺血一、昏迷、休克昏迷形成的病因比较多,如脑疾病、中毒等,严重时,用各种强刺激均无反应,意识完全丧失。引起休克的原因也很多,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唇绀,血压下降,脉细无力,意识障碍等。【治疗】人中、十宣、中冲,三棱针放血。大椎,火罐拔吸2分钟。从印堂-百会,印堂-太阳,梅花针循经弹刺出血。【附方】人中、太阳、百会、涌泉、内关、足三里,放血,以上穴位间隔1小时后再刺。【土方】用小刀片或竹尖针刺十宣穴,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6年袋鼠数学竞赛-四年级.pdf VIP
- GB51309-2018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规范.docx VIP
- 高磷血症健康教育.pptx VIP
- 康复科疾病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docx VIP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信通院、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中国数据库产业图谱(2025).pptx VIP
- 2025年护理三基考试题库库护理三基考核题(答案+解析).docx VIP
- 《莫奈及其代表作》课件.ppt VIP
- 华业香料上市可行性分析.pdf VIP
- PDA TR29(中英文)-2012清洁验证的考虑要点.pdf VIP
- 保健功能评价方法--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