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医药起源于生活实践远古时代的祖先,为了生存,与自然界和猛兽进行了长期
的斗争。食物,又是生存的保证.他们在与饥饿作斗争的过程帐中,自然会寻找新的食物以充
饥,也就可能发现新的食物,或误食某些毒物,引起中毒反应;也可能吃了某些植物、动物之
后,使原有的病痛减轻甚至消除。人们正是经过无数次这样的尝试和长期的经验积累,才逐
渐认识了哪些植物、动物对人体有害,哪些植物、动物对人体有益并有意识的加以利用。食 物、食疗、药物的概念就这样产生和认可。正如《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
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上七十毒”,生动地反映祖先们发现
植物药的过程;《山海经》关于“河罗鱼……食之已痈”和“有鸟焉……名日青耕,可以御疫”的
记载,是从食用动物中,发现动物药的佐证。继而,随着金属冶炼时代的到来,矿物药也相继
被发现。原始社会.人兽杂处.碰撞搏斗在所难免。对于外伤,人们用泥土、野草、树叶和树
皮等敷裹伤口,这便是外治法的开始,同时也为外治药的发现打下了基础。
创伤,也发现了腧穴。从意外的创伤,将病痛治愈,到有意创伤来治疗疾病,砭石的发
现,是祖先使用简单针具的佐证。针灸术的起始,约在新石器时代,人们首先是掌握了两头
打制、挖制和磨制的技术,能够制出种类较多的石器,继而开始有了适合医用的砭石.久而久
之发展成为针刺术;原始人在烘火取暖时,发现身体某些病痛得到缓解,进而用兽皮或树皮
包上烧热的石块或砂土,贴附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以解除某些病痛,形成了原始的热熨法,后
来经过不断改进,采用树枝或干草作燃料,进行局部固定的温热刺激,治愈了许多病痛,从而
形成了灸法。
陶器的发明和应用,可使多种药物组成复方煎熬成汤剂,增强了药物的治疗功效,逐渐
形成了,药物配伍理论。
由上可见,中医学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长期与疾病乃至一切危险因
素作斗争的文明史。它来源于感性认知,服务于理性实践。人类存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
逐渐形成了医疗理性认识,经过反复验证,不断更新、创造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
统医药理论体系,这就是中医学的起源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
2.《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
两部分,原书各几卷,每卷九篇,各为八十一篇,合计一百六十二篇。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至
秦汉时期,是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以及对疾病的诊
断、治则、针灸、汤液治疗和养生等问题。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论述中医学理论的著作,
奠定了中医的理基础。 春秋时期,学术争鸣空前繁荣,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学说的产生,形成诸子百家蜂起
的局面,中医学亦伴随中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黄帝内经》就是代表。《黄帝内经》的主要内
容成书于春秋时期,也称为中医学术发展的第一个活跃期的代表。
《黄帝内经》用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作为指导,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内容在当时
都处于领先地位。在人体结构方面,如食道与肠的比例为1:35,现代的比例足1:37,基本
符合实际情况。在血液循环方面,《素问·痿论》认为:“心主身之血脉”,并作《素问·举痛
论》中提出:人体血液“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的观点.比英国的哈维氏(公元1628年)发现血液循环
早一千多年。
与《内经》同时期的《难经》,亦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书名叶的“难”,是质难的意思.即问
答之意。全书共自81个问答,称为“八十一难”。该书用问答方式,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
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则和治法等。尤其住脉诊和针灸治疗方而.其内容件《黄帝内经》的
基础上有所发展。《五十二病方》大约成书于殷商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
方书。
3、《伤寒杂病沦》的问世,创立了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伤寒杂病沦》为东汉未年张仲
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所编著。后世尊称《伤寒杂病论》为“方术之祖”,张仲景为“医圣”
由于原书散失散失,后经晋代王叔和搜集整理分编成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宋代高保衡、孙奇、林亿等人奉命校订颁行于世。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结合前人和同代医家的临床经验,以六经论伤
寒,以脏腑论杂病,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开中医辨证论治及临床治疗学的先河。
《伤寒论》以外感病为主,《金匮要略》以内伤杂病为主。二书为中医辨证论治建立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