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五课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五课.doc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五课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五课.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五课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五课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五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内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单元中第课。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备课前,我首先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标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情感: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能力 尝试多渠道地搜集有关开国大典及国旗、国徽常识的资料,并对已有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归类,从中了解有关知识。 3、知识 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奋斗的曲折历程,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始。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了解国旗、国徽的象征意义。四.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五.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学校、课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主要阵地。本课程的设置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升华爱党、爱国的情感。 2.小学高年级是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3.“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规范,《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本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有明确的规定:“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六.总体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开国大典及国旗、国徽、国歌常识的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针对本课内容较为枯燥,理论性比较强这一特点选取了在网络背景下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曾经发生的一幕,弥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不足;然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潜在的爱国情和自豪感;再通过小组合作搜索、筛选、整理资料,开展知识竞赛等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从而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避免了单调乏味的知识灌输,整堂课上,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的心田,真正是“润物细无声”。同时,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等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三部分:1、了解《开国大典》,激发爱国情感。2、小组分工合作,了解有关资料。.总结学习情况,布置实践活动。 七.教学过程: (一)了解《开国大典》,激发爱国情感。 1、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这是天安门广场。看到天安门广场,你会想到什么? 教师小结过渡:天安门广场坐落在我国首都北京的市中心,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就是在这里宣告成立的。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回到那庄严的时刻,一起去领略《开国大典》的盛大隆重。 2、播放《开国大典》片段: 从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到三军大检阅到30万群众大游行结束,适当加以剪辑,时间不超过5分钟。 教师谈话:同学们,看了《开国大典》的片段,你觉得最让你激动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时刻或哪一个场面?为什么?设计意图:由于《开国大典》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学生不光获得了最珍贵的视觉体验,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人人心潮澎湃,个个激动万分,所以在谈感受时都是情不自禁。 现在的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所知较少,因此再现当时情境,引导学生入景生情显得尤为重要。 假如由教师谈话直接导入,就给学生一种压抑感,排斥感,学生因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而不愿 参与进来。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学生熟悉的画面,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学生就能张开想象的翅膀,从现实生活渐渐地回到那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去领略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这一设计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在现实和文本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3、唱响《义勇军进行曲》。 教师谈话过渡:同学们,1949年10月1日那神圣而庄严的时刻将永远铭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为了这一刻,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所唱的那样:“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意,怀着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一齐唱响《义勇军进行曲》。 (伴奏音乐响起,学生肃立,齐唱《义勇军进行曲》,群情振奋,歌声高亢激昂,每个学生都是用心在唱,倾注了全部的情感。师生一齐唱响《义勇军进行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情感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学生的“情”是激发不出来的) 设计意图:说到这里,有的老师可能会问,学生都会唱这首歌,让学生当堂唱一唱《义勇军进行曲》这一环节是不是有点追求形式了? 不是的。我倒觉得每天升旗仪式学生唱国歌,是为唱而唱,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