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do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高二政治ZZ—13— B4—0X---0X 第二单元第11课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 编写人:易文菊 审核人: 高二政治组 编写时间:2013-4-20 【学习目标】 能记住: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本内容 能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能运用: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学习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思维激趣】  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 发展的历史,是 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的含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 通个人, 也包括 ,其主体部分是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 群众的主体部分。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3.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实践的 ,是历史的 。 4.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是社会 的创 造者,是 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 自己。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 ,虚心向人民群众 。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 群众。一切 群众,从群众 中来,到 中去。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 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 , 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特别提醒】(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联系 没有坚定的群众观点,就不可能在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反之亦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把群众观点化为我们党工作路线,就是指在我们党的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观点是灵魂,群众路线是对群众观点的具体落实。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就是广义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2)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是这种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而不能直接产生和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它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现。 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特别是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的历史是由伟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同自然界一样,有着自身的物质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现象是没有规律的、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1、人民群众就是指劳动群众 2、一切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群众直接创造的 3、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都是合理的 4、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5,、历史是有英雄人物创造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重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以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选举的普遍性和平等性。选举法修改的总要求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保障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体现人人平等;二是保障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各行政区域不论人口多少,都有相同的基本名额,都能选举一定数量的代表,体现地区平等;三是保障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