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作业答案传热作业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热作业答案传热作业答案

2. 燃烧炉的内层为460mm厚的耐火砖,外层为230mm厚的绝缘砖。若炉的内表面温度t1为1400℃,外表面温度t3为100℃。试求导热的热通量及两砖间的界面温度。设两层砖接触良好,已知耐火砖的导热系数为λ1=0.9+0.0007t,绝缘砖的导热系数为λ2=0.3+0.0003t。两式中t可分别取为各层材料的平均温度,单位为℃,λ单位为W/(m·℃)。 1、解:热通量q及界面温度t2 由: 又 已知:℃ ℃ mm mm 代入联立解之得: ℃ 代入q式得(W/m2) 答: q=1689W/㎡,t2=949℃ 4. 蒸汽管道外包扎有两层导热系数不同而厚度相同的绝热层,设外层的平均直径为内层的两倍。其导热系数也为内层的两倍。若将二层材料互换位置,假定其它条件不变,试问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将改变多少?说明在本题情况下,哪一种材料包扎在内层较为适合? 解:δ相同: 平均直径: ∵ ∴有 每米管长的热损失q′ 更换材料以前,每米管长热损失q′ ∴ 即: q′=1.25q 故原保温好。 6. 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冷水冷却油。水在直径为φ19×2mm的列管内流动。已知管内水侧对流传热系数为3490W/(m2·℃),管外油侧对流传热系数为258W/(m2·℃)。换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管壁两侧均有污垢形成,水侧污垢热阻为0.000 26m2·℃/W,油侧污垢热阻为0.000 176m2·℃/W。管壁导热系数为45W/(m·℃),试求: (1)基于管外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 (2)产生污垢后热阻增加的百分数。 解:1、基于管子外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KO: W/(m2.℃) 2、产生垢淀后热阻增加的百分数 答: (1)Ko=208W/(m2.℃);(2)11.8% 7. 在并流换热器中,用水冷却油。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5℃和40℃,油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150℃和100℃现因生产任务要求油的出口温度降至80℃,假设油和水的流量、进口温度及物性均不变,原换热器的管长为lm,试求此换热器的管长增至若干米才能满足要求。设换热器的热损失可忽略。 原: 现: 水15℃→40℃  15℃→t 油150℃→100℃ 150℃→80℃ 现要求油出口为80℃ 解: ℃ 现:同理:℃ ∴ L1=1m ∴ L2=1.86m 答:L=1.85m 10. 在逆流换热器中,用初温为20℃的水将1.25kg/s的液体(比热容为1.9kJ/kg·℃、密度为850kg/m3),由80℃冷却到30℃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φ25×2.5mm,水走管方。水侧和液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0.85kW/(m2·℃)和1.70kW/(m2·℃),污垢热阻可忽略。若水的出口温度不能高于50℃,试求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解:热负荷: Q=W1cp1(T1-T2)=1.25×1.9×103(80-30)=1.2×105W 传热温度差: Δtm=(Δt2-Δt1)/ln(Δt2/Δt1) =[(80-50)-(30-20)]/ln(30/10) =18.2℃ 总传热系数: m2·℃/W 解得:Ko=485.44W/(m2·℃), 有:S=Q/(KoΔtm)=13.9m2 答: S。=13.9m2 13.在一单程列管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汽加热原料油。温度为160℃的饱和蒸汽在壳程冷凝(排出时为饱和液体),原料油在管程流动,并由20℃加热到106℃。列管换热器尺寸为:列管直径为φ19×2mm、管长为4m,共有25根管子。若换热器的传热量为125kW,蒸汽冷凝传热系数为7000W/(m2·℃),油侧污垢热阻可取为0.0005(m2·℃)/W,管壁热阻和蒸汽侧垢层热阻可忽略,试求管内油侧对流传热系数。 又若油的流速增加一倍,此时若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为原来总传热系数的1.75倍,试求油的出口温度。假设油的物性不变。 解:△tm = 90.3℃ S = nπDL = 25×π×0.019×4 = 5.96 m2 K0 = = = 232.26 W/(m2?℃) ⑴ ⑵ Q1 = W CP(t2 – t1)= 1.4535×103(106 – 20)= 125 kW Q2 = 2 W CP(t2 – 20)= 2×1.4535(t2 – 20) t2 = 9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