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三、四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72张PPT).ppt

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三、四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72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大英县育才中学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第三、四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课件(共72张PPT)

1.(2012·四川文综卷·12)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2012·安徽文综卷·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3.(2012·广东文综卷·1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分封制的巩固 4.(2012·上海单科卷·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5.(2011·广东文综·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6. (2011·江苏单科·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7.(2011·江苏单科·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8.(2011·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9.(2011·海南单科·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作用 ①监察官员,规范执政,有积极作用。 ②为皇权服务,局限性大。 四、古代的选官制度 1、世官制 贵族世袭,依血统、门第 西周以来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 2、察举制(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由中央任用) 汉武帝时:开创察举制    (依德行、才能) 魏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      (依门第)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 3、科举制 (考试选官) ①创立和发展 隋: 开创 唐宋:发展 隋炀帝 杨广 唐 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明经为主 *“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密雪分天路,群才坐粉廊。”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 *后有诗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唐 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明经为主 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增加录取人数 玄宗:高官主持考试成定制  *乡试——省试——殿试  *殿试成定制,且皇帝直接掌握录取权  *实行糊名法、誊录制、锁院制等  *大大增加录取名额 宋 3、科举制 (考试选官) ①创立和发展 隋: 开创 唐宋:发展 明清:八股取士 **明清:八股取士 内容:局限于四书五经 形式:只用八种文体,因袭古    人思想,不得有创新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 清末: 1898年戊戌变法中废八股 1905年废科举,开始推行近代教育体系 明清科举考试 Ⅰ、院试:州府举行,通过为秀才 Ⅱ、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