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环境问题与制冷工质
第1章 环境保护和替代工质的研究动向 环境问题与制冷工质 制冷工质的发展历程及替代路线 替代工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绿色环保制冷剂的展望 1 制冷工质 1.2 制冷工质命名 无机化合物:R7( XX ) XX-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例如:4He: R704 H2: R702 NH3:R717 H2O:R718 CO2:R744 1.2 制冷工质命名 氟利昂和烷烃类 烷烃类分子通式:CmH2m+2 氟利昂分子通式:CmHnFxClyBrz 简写符号: R(m-1)(n+1)(x)B (z) n+x+y+z=2m+2 数值为零时省去不写 同分异构体在其最后加小写英文字母 1.2 制冷工质命名-氟利昂和烷烃类 例:CmHnFxClyBrz R(m-1)(n+1)(x)B (z) 二氟二氯甲烷: CF2Cl2 m=1,n=0,x=2 R12 三氟一溴甲烷: CF3Br m=1,n=0,x=3 R13B1 二氟一氯甲烷: CHF2Cl m=1,n=1,x=2 R22 四氟乙烷: C2H2F4 m=2,n=2,x=4 , R134a 两个例外: 正丁烷:R600 异丁烷:R600a 1.2 制冷工质命名-氟利昂和烷烃类 以上命名方式的问题: 未表示出化合物元素 不能直观的看出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 把 R→可表示出化合物元素的符号 1.2 制冷工质命名-氟利昂和烷烃类 R ? CFC、 HCFC、 HFC、 HC: 氯氟烃类物质: R ? CFC: R12 ? CFCl2 氢氯氟烃类物质: R ? HCFC: R22 ? HCFC22 氢氟烃类物质: R ? HFC: R134a ? HFCl34a 碳氢化合物: R ? HC: R600a ? HC600a 1.2 制冷工质命名 非共沸混合制冷工质:R4( XX) XX-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例如:R407B、R407C 等。 共沸混合制冷工质:R5(XX) XX-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例如:R502、…、R507 等。 2 制冷工质对环境的影响 2. 1 对臭氧层的破坏和耗损 1974 :M. J. Molina & F.S. Rowland 发现,CFCs类物质会产生改变自然界臭氧生长和消亡平衡的氯,从而造成对臭氧层的破坏。 2. 2 温室效应 全球气侯变化 2.1 对臭氧层的破坏和耗损 大气层 0~15KM:对流层 15~50KM:平流层 50~85KM:散逸层 85KM:电离层 臭氧层 臭氧:O3 O2+UV→O+O O2+O →O3 含量:1/106 10~50km:90% 20~30km:1/105 -臭氧层 吸收有害紫外线(UV-B) 臭氧层空洞 1985年英国科学家J·Fuman 发现: 1980~1984年,南极上空春季臭氧含量大幅度下降-臭氧空洞 每年8月开始逐渐形成,10达到最大,并于11~12月初消失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空洞逐年扩大 1989:2000万平方公里。 1999:2500万平方公里。 2000年:2800万平方公里=4个澳大利亚。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威胁人类生存 : 臭氧总量 ↓1% →UV-B↑2% 皮肤癌发病率 ↑2~4%;白内障患者↑ 0.3~0.6% 损坏人的免疫系统 破坏生态系统,农作物歉收、植物和动物的生态链失衡、某些物种灭绝 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2000年9月臭氧空洞直接笼罩在智利南端的彭塔阿雷纳斯上空时,125000居民出门时即使天气暖和,也要穿外套或者长袖衬衣,阴天也戴遮阳眼镜。电视台每日以太阳信号灯的形式播出紫外线强度预告,如果信号灯是红色,家长们就不让孩子们外出。有的学校升起标识紫外线强度的旗帜,向家长发出警告。有关部门还在贫民区免费分发防晒油。人们的生活方式完全改变了。 臭氧层的破坏和耗损的原因 宇宙高能粒子簇射破坏了臭氧层 地球每隔27天就有2.5天要受到宇宙高能粒子簇射 大量废气的排放使臭氧层出现空洞 喷气式飞机、火箭、导弹 氟氯化物引起的化学反应造成臭氧层空洞 氟利昂、喷雾剂、发泡剂 CFCs是元凶 1986、1987 年NASA组织了数十个科学家两次赴南极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ppt课件.ppt
- CATIA有限元分析模块解析.ppt
-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信息系统][第12章][刘存后].ppt
- CBC和CFD相关的记录报告的填写探讨解析.ppt
- CATIA培训教材解析.ppt
- CATIA绘图技巧解析.doc
-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信息系统][第3章][刘存后].ppt
- [精品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课.ppt
-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信息系统][第1章][刘存后].ppt
- [课件]第二课《诗两首》之《雨巷》.ppt
- 小学语文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中的人工智能筛选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的文化产业发展与市场推广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我国证券公司国际化发展中的金融科技应用与创新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江西省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质量检测(摸底考试)含答案(9科试卷).pdf
- 构建互动式学习环境: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社区构建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智慧校园智能学习环境构建中的教育公平问题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超声引导在神经阻滞治疗慢性疼痛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历史:城市公园历史遗迹保护与历史教育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人才培养均衡发展视域下人工智能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