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课件:4.3《作为偶像》《白发的期盼(节选)》(苏教版必修4)(江苏专用)分析
多少年来,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们。即便是现在,打电话的时候,还像小时候一样嘘寒问暖。在她心中,我们永远是需要照顾、需要呵护的孩子。然而我们呢?平时又有多少时间惦记着自己年迈的母亲呢?即使偶尔想到,也只是在脑海中一闪而过,随即被纷乱繁杂的事务淹没。母亲为我们操劳了一生,千辛万苦把我们培养成人,而她自己却衰老了,永远不会再年轻,我们又能为母亲做些什么呢? 我曾经想过给母亲买一些质量好的染发剂,她却说年纪大了,用不着染了。现在,母亲的头发更白了,如一根根银丝,稀疏地盖在头上,宣告着她已不再年轻。 看到母亲白发的那一幕,距离现在已有好多年了,然而那一刻的情景,却在我心中定格成了永恒。每每想念母亲时,首先跃入脑海的便是母亲的那满头白发,那在寒风中瑟瑟飘动的白发。每当自己为繁琐的工作和世俗的湍流所累,想偷懒逃避的时候;每当自己产生一些邪念头,想轻松潇洒的时候,我总会看到母亲的白发在风中飘动,那白发让我懂得了珍惜和尊重,令我对人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单击此处进入 活页规范训练 香港《大公报》对航天飞行成功及杨利伟有一段相关评论:“杨利伟是这次‘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从杨利伟的表现中,人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代的崛起,看到他们的素质、智慧和表现。”这段文字和方宏进的感言有何区别?对此你如何认识? 提示 在《大公报》的这段文字中,杨利伟只被作为标志和代表,而不是作为全国人民的偶像形象出现的。这段文字的价值,在于把“神舟”五号飞行成功的功劳,归还给了航天群体。而方宏进的感言,把所有的功劳,都给了杨利伟一个人,这是极不公平的说法。航天事业,是一个集体行为。杨利伟之所以成为偶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仅仅是获得了走到台前的机会,更值得尊敬的,是他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如果没有他们多年来的研究,就不会有航天飞机的诞生,杨利伟也就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了。 课文第二部分的采访中提到的几个细节有什么作用? 提示 (1)杨利伟并没有正面回答第一个问题,因而没有引出记者期望的话题。于是记者用首飞前的一个“细节”——起飞的早晨唤醒起床叫了两次——来引出问题,具体而巧妙。 (2)记者用“静静地在那里”的细节引出“在想些什么”的问题,适时而巧妙地提出了“升空的时刻真的就没有想到过可能回不来吗?”这一敏感话题,问题设计具体,切入点比较小。 (3)最后一问先用细节引入,再援引国外的事实,避免了直接提问的唐突,问题提得入情入理。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据我所知,我们这十几个人没有一个去把报警器按响的。”这句话有什么含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 面对艰苦的环境,超负荷的训练以及训练中的不适和痛苦,航天员们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耐力。支持他们这样坚强、勇敢的精神动力就是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是神圣的使命感、荣誉感。通过杨利伟的话,将他的事迹,精神与整个航天群体形象联系起来,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方宏进采访杨利伟的目的是想让他向公众敞开心扉,展示他作为偶像人物的个性特征,为此,方宏进精心设计了一连串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是从哪些角度设计的? 提示 第一组问题围绕“偶像”的影响来设计。其中第三问直接涉及作为航天飞行偶像的行为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响”,第四问通过被采访对象的回答,揭示“偶像精神”。 第二组问题围绕超人的心理素质来设计。开始时让杨利伟进行自我评价,接着机敏地提出“起飞的早晨被叫了两次才起床”这个细节来引出话题,具体而巧妙。第三问仍围绕激动人心时刻的心理活动来发问,问题设计具体,切入点小,能反映出杨利伟的心理素质。第四问,仍然从细节着手发问,避免了直接提问的唐突。 第三组问题围绕非凡的意志品质来设计。记者首先选择了“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最是难熬的”这一小的角度,通过杨利伟的回答展现了其忍耐、坚毅的品质。第三问涉及深层次的意志品质背后的支撑力量,最后以假设的方式强化信念的力量。 《白发的期盼(节选)》 文章由一则令人感伤的故事引入,说明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这些老人共同的生活感受是什么? 提示 孤单、寂寞、无聊、苦闷,并不急需物质方面的资助。 陈先生的“精神赡养”一语有几层意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提示 第一层,承担赡养责任的下一代应该充分关注并用很好的方式去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第二层,是否尽到“精神赡养”的责任关键要看老人是否具有完好的精神状态。 插入《常回家看看》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提示 前边的交谈说明了很多老年人很孤独,下文则谈年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新区实验学校九年级化学教学课件:《水的净化》(人教版上册)分析.ppt
-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承德市联校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政治试卷分析.doc
-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分析.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2向心力课件分析.ppt
-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6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分析.doc
-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大树坳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分析.doc
- 2015-2016学年田坝桥中学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1(含解析)分析.doc
-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题word版分析.doc
-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分析.doc
- 2015-2016学年苏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2》及答案分析.doc
- 2015-2016学年湘教版必修二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49张)分析.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专题4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课件苏教版必修1分析.ppt
- DCS维护详解1解析.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件分析.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件分析.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分析.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6.3罗马人的法律课件分析.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