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分析.ppt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分析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民报》创刊于1905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党人讨伐专制政府、抨击晚清虚假“宪政”的檄文都是从该报刊传播开来的。据此分析(  ) A.近代传媒的发展有利于启蒙社会 B.《民报》是当时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报刊 C.早期报刊的发展与政治运动相伴而生 D.立言议政、通达民情是早期报刊的主要功能 解析:据题干可知,《民报》宣传的内容具有启迪人的思想和启蒙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民报》是当时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报刊,故B项错误;早期报刊是为满足普通民众阅读需要而产生的,故C项错误;立言议政、通达民情是政论性报刊的主要功能,故D项错误。 答案:A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二、分析互联网产生的积极影响 1.引起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变化。 2.引起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了一场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革命。 3.引起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2015年3月12日上午10时,在家中的美国华侨居民为及时迅速地掌握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资讯,并就某一项决议发表自己的看法,应选择哪一媒介(  ) 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解析:互联网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等特点,人们上网除了观看节目,还可以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故选D项。 答案:D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2015年受媒体关注较高的热词是“网络反腐”“房妹”“最牛中国城管”“职务犯罪”等,这突出反映了 (  ) A.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介的监督作用大大加强 解析:媒体热词皆是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人们搜索、关注、报道反映的是媒介的监督作用加强,故选D项。 答案:D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互联网与报刊、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关系 1.四大媒介都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并且四大媒介共同向上发展。 2.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在网络媒介中争夺一席之地。 3.各种媒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互相之间不能完全取代。 一 二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史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览,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研读:由史料信息“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学习吸收,洋为中用”可知近代中国办报的主体是知识分子,报刊宣传的内容是学习西方科技和文化。 史料二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击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英特尔公司总裁肖恩·马洛尼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 ——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 研读:画线部分反映了互联网能使人们获取更多知识。史料表明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知识储量大的特点。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史料研读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西人办报: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2.国人办报 (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bjs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