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文化类主观题分析
* 三 文化类主观题 (一)有关“文化的作用”的命题 1.文化的社会作用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社会作用的知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答题模板: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答题要素: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人的影响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 答题模板:来源+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答题要素: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训练1】(2014·浙江文综·T41(2))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实质上是考查文化的作用,思考和组织答案时可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二)有关“文化创新”的命题 1.文化创新的举措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某地创新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或体现了文化创新的什么知识。 答题模板:根本途径、主体+基本途径+正确方向 答题要素: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文化创新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答题模板:必然要求+重要意义 答题要素: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训练2】2014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重要的战略位置。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一句“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点明了韩剧一直风行中国的优势所在。对此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建议,应在拓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更好地守护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对待传统文化应持三种态度: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1)如何在守护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的同时,正确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2)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三种态度”的内涵。 【解析】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第(1)问的实质是解决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的问题;第(2)问的三种态度指向的是三种关系: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答案:(1)①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②着眼于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着眼于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体现时代精神。 (2)①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②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既要吸收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③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 (三)有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