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瘫痪康复训练的必要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枢性瘫痪康复训练的必要性

中枢性瘫痪康复训练的必要性 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很久以来,人们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导致的是永久的相应功能的丧失,其他脑部位也不能代替。然而,很早就有人发现并且提出,通过恢复性训练可以改变神经皮质的联系和恢复部分失去的功能。 脑可塑性的主要类型之一—大脑皮质的功能重组现象。 对侧转移 同侧性功能代偿:猴子训练,切除支配拇指运动区,拇指握力消失,然后再训练,仍可恢复运动能力。 潜伏通路 失神经超敏现象 轴突长芽 神经细胞的再生和移植 长时程增强现象 长时程压抑现象 行为代偿 脑卒中后的康复理念----脑神经网络结构的重建与功能 在新的神经网络上实现功能重组,这就是让网络进行学习,也就是给神经网络装上编有运动指令的程序。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极为有效的,正确的康复训练过程就是在编程,当新的程序被记住,运动指令就能通过。我们也把这个过程叫做运动再学习。 为什么要进行早期康复功能训练 早期进行正确的运动再学习有利于脑功能进行早期的正确的功能模块的重组。 如果神经网络已经开始了错误的网络重组,也就是肢体功能已经发生异常的张力,异常的运动模式及异常的姿势反应的病理性变化,就会给病人的顺利康复带来很多阻力和困难 完成正常运动的基本条件 正常的肌张力 正常的运动模式 正常的姿势反应 正常的深浅感觉 中枢性瘫痪恢复的本质 周围性瘫痪的康复过程使肌肉力量从小到大的量变过程,常用徒手肌力检查法进行评价。中枢性瘫痪的康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 质变过程。Brunstrom将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分为驰缓、痉挛、联带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和正常刘阶段 Brunstrom肢体功能恢复过程 第Ⅰ阶段 急期发作后,患侧肢体失去控制,运动功能完全丧失,称为弛缓期 第Ⅱ阶段 随着病情的控制,患肢开始出现运动,而这种运动伴随着痉挛、联和反应和联带运动的特点,称为痉挛阶段。 第Ⅲ阶段 痉挛进一步加重,患肢可以完成随意运动,但由始至终贯穿着联带运动的特点,因联带运动达到高峰,故此阶段称为联带运动阶段 Brunstrom肢体功能恢复过程 第Ⅳ阶段 痉挛程度开始减轻,运动模式开始脱离联带运动的控制,出现了部分分离运动的组合,称为部分分离运动阶段。 第Ⅴ阶段 运动逐渐失去联带的控制,出现了难度较大的分离运动的组合,称为分离运动阶段 第Ⅵ阶段 由于痉挛的消失,各关节均可完成随意运动,协调性与速度均接近正常,称为正常阶段 定义 联带运动 是病理的异常运动模式,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运动,可在随意控制的早期阶段出现,是随意运动与不随意运动的组合,也叫半随意运动 联合反应 当身体末一部分进行抗阻力运动时,没有主动运动的患侧肌群所产生的反应 偏瘫患者运动功能下降的恶性循环 正常的运动是在平稳、高效、协调、安全、省力及随意的状态下完成的。它有赖于正常的肌张力、正常的运动模式、正常的姿势反应、正常的感觉。偏瘫患者因中枢神经损伤导致以上因素失常而出现运动功能丧失,如不能进行有效训练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图示 健康的生命来源于 * 神经内科 0 1 2 3 4 5 周围性瘫痪 (量的变化) 中枢性瘫痪 (质的变化) 弛缓(Ⅰ) 痉挛(Ⅱ) 联带运动(Ⅲ) 部分分离运动(Ⅳ) 分离运动(Ⅴ) 正常(Ⅵ) 及时正确的康复 肌张力异常 姿势控制异常 及活动异常 运动模式异常 肌张力异常 姿势控制异常 济活动异常 联合反应及 肌张力增加 更加过 渡用力 联合反应 进一步增加 肌张力更高 运动功能低下 代偿增加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正确理念指导下的合理的运动 *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