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法律与医疗..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伦理、法律与医疗.

倫理、法律與醫療 道德、倫理與法律 在歷史脈絡上,是先有習俗,然後才有倫理,最後才從倫理分離出法律 倫理是一種自律性規範,法律則是屬於他律性規範 道德(moral) 指示人類何者為當 道德較為主觀,屬於個人的正直行為 倫理(ethics) 指人群關係應有的行為法則 涵蓋道德層面,是一種自律性道德 倫理比道德客觀,有定義範圍 法律(law) 以公平正義為存在的基礎,以保障人類生活安寧和維持社會秩序為目的 由立法機關依據一定程序制定通過,並由總統公佈的規範 法律與倫理的歧異 作用不同 法律:約束人們外在行為 倫理道德:支配人們內在的良心 觀念不同 法律:強調權利與義務,以權利為本位,並昭示何者乃人所「得為」 倫理道德:只強調義務,以義務為本位,昭示何者乃人所「應為」 產生形式不同 法律:由國家制定、公佈及施行 倫理道德:由於人類社會意識確信,於無形中產生 制裁力不同 法律:制裁之主體為國家,具有強制性 倫理道德:制裁之主體為個人良心或社會的輿論,不具強制性 法律與倫理道德的關係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也是最大限度的道德 立法者常在道德規範中,將那些必須廣被人民所遵守的項目,列入法律規定,使成為具有強制性的社會規範 法律使道德力量發揮到最大極限 法律是社會規範與強制規範之「二重規範」 現在的法律係由附隨強制規範的社會規範所形成,包含許多道德因素在內 結語 由於醫療具高度專業性與複雜性,法律對醫療人員所能產生的制約力量相當有限。因此,醫療機構及醫護人員應側重自律管理,加強倫理道德的修為。 倫理學分類 規範倫理學(Normative Ethics) 旨在建構有關行為規範的基本原則,以作為人們日常活中面臨道德問題的行動指南 中心論題是「拿什麼來作為決定善惡或好壞的標準」 分為義務論、目的論和德行論 非規範倫理學(Non-normative Ethics) 旨在探討道德行為和信念體系,以及分析道德名詞和道德概念的意義 分為描述性倫理學和超倫理學 描述性倫理學(Descriptive Ethics) 主要對於某一社會或某一文化中實際運作的規範進行實際陳述 藉由對不同社會和文化的道德主張和實踐情形的探討,從中了解有關人類行為、態度的道德面及其道德實踐情形 超倫理學(Metaethics) 又譯為「後設倫理學」或「形上倫理學」 重視道德語言的使用,強調道德本質和道德的證成等問題,以思考倫理學本身為題材 醫學倫理既是規範倫理,也是超倫理,不只包含該或不該,與要或不要的陳述,也要對所提出的觀點加以明辯解說 義務論倫理學(Deontological Ethics) 又稱為「道義論」或「責任論」 “Deontology”源自希臘文”deon”,係指義務、責任。義務論以責任作為倫理判斷的基礎 認為決定行為的正確與否,在於行為本身的正當性和行為的動機,不重視行為的結果 主要代表人物為康德(Knat)和洛斯(Ross) 義務論的學派 康德的責任論 康德對責任的詮釋 完全的責任 是每個人隨時必須身體力行的責任 如:醫護人員在執行醫療照護過程中,應注意絕不可傷害病人 不完全的責任 只依據時空和個人價值加以判斷,若情況特殊,則可不必視為個人的完全責任 如:對於一個不會游泳的人來說拯救溺水者 康德的道德命題 將人類至高的道德法則稱為絕對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認為凡是合乎律令的行為本身就是善 如:濟世救人是醫師的天職,也就是康德所稱的「絕對律令」,對病人負有絕對責任 強調「道德」的先決條件是善意志(good will),認為善意志和義務之間有密切關聯,並提出下列三個道德命題: 有道德價值的行為必須是因義務而為 一個因義務而為的行為,其道德價值在於決定行為的「準則」,而不在於由此行為所達成的目的 義務是「尊敬法則」的必然行為 義務論的學派 洛斯的直覺論 認為某一個或某些道德概念是根本的、直接的,我們對它或它們的掌握是靠「直覺」 強調一個行為的對錯,是在行為本身,而不是決定於行為所產生的結果 洛斯將「責任」或「義務」分為兩種: 實際義務(Actual Duty) 是一個人實際應該執行的義務 表面義務(Prima Facie Duty) 表面義務所指的並不是表面看起來是義務,而實際上卻不是,而是強調有關行為的客觀事實 一個表面義務有可能成為一個實際義務,亦即如果沒有其他表面義務比起這個表面義務更重要時 如:某醫師已答應去赴朋友的餐會,信守承諾是普世的倫理,但在他將離開醫院時,一位急診病人病情危及,急需他救治,此時赴朋友餐會的責任就變成表面義務,而救治病人就變成實際義務 義務論的分類 行為義務論(Act Deontology) 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係靠直覺、良心來判定。認為對「義務」的判斷,就是「在這個情境下我將如何做」的個別

文档评论(0)

叮当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