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中外职业教育比较..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视野下的中外职业教育比较.

职教课改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 让学生“学起来”! --学生普遍的“厌学”变成普遍的“乐学” --教师普遍的“厌教” 变成普遍“乐教” 让学生感到“学的东西有用”! --对学生就业有用 --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用 只有当学生真正“学起来”了,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课改目标!否则,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 因此就当前而言,“让学生学起来”是第一位的! wpshi@ses.ecnu.edu.cn 2. 高中阶段普职比例的政府硬性规定 与市场机制下学生、家长自主选择 家长的社会心态 在经济、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在高中毕业后上大学,“二本”、“三本”进不了,至少在就业前上个“高职”; 即便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大多也没有让孩子在18岁就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打算。 这些地区高等教育发达、“高职”门槛不高的状况进一步助长了家长的这种社会心态。 这样,就业导向的“中职”自然成为学生家长的“最后选择”。 如何使中职具有吸引力? 对策思考: 政府——“政策导向” ——构建真正通畅的职业技术教育“立交桥” ——高职、高专主要面向职业学校招生 ——高职、高专招生考试单独命题(重技能) ——劳动部门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 学校——加强“生涯教育与指导”(初中) ——让学生认识自我,自己的职业倾向 ——让其认识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3. 政府的“就业导向”与学生的 “升学需求”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教育” “升学需求”是一种合理的需求 职业学校应该具有“就业、升学”两大功能 但应以“就业教育”为主,“升学准备”为副 这个“升学”应该强调“职业技能优先”而非文化基础优先,与高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什么是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 什么是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 学生毕业后 --想就业的,就能“高质量就业” --想升学的,都能升成 --想留学的,都能留成 --想创业的,都能创业成功! 这样的学校一定能成为学生、家长首选的 “名校”,一定是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 因此,在中职的高年级,需要有多种不同的课程组合来满足学生的这种多元需求。 4. 专业建设:建“超市” 还是建“专卖店”? 中职谋求“量”的发展,扩展规模时,确实需要职校在专业建设上开“超市”,因为学校的专业数量决定著学校的规模。 但是,在中职谋求“质量提高”、“特色发展”的今天,在专业建设上要开“专卖店”,因为只有“专卖店”的商品才有“质量”,才有“品质”,才有“特色”。 所以,职业学校当前应该抓住机遇按“扶强”、“扶特”、“扶需”的原则进行专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出有特色、有品牌的“专卖店”! 5. 学生文化基础更差与职校文化课 功能的重新定位 观点一:为学生更好的生涯发展,必须加强文化基础 观点二:为学生将来多次就业,必须加强文化基础 我的观点:强调某一阶段职业教育的有限目标与主要目标 ——科学的发展观:首先是为学生的第一次就业作准备,其次才去兼顾学生多次就业的需求 我的观点:应强化职校文化课的服务功能 ——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分层教学) ——服务于学生的生涯发展(注册入学实施前,只能是应试教育) 目前课程改革要解决的难点: 如何使学生 --“学有兴趣” --“学有乐趣” --“学有成效” 6. 加强“实践性教学”与基础能力 建设相对滞后 专业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 专业实训设备设施不齐不全 专业实训工位数台套数不够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顺序倒置 学校学习与岗位学习的脱离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 ——“校企合作” 我国目前这种学校本位的职教实施体系,在教学内容、实训设施、专业师资上,具有三个靠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不管学校的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有距离; 不管学校的实训设施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一线最新生产设备相比,总有距离; 不管学校的专业课师资如何“双师型”,与生产、服务一线技术专家、操作能手相比,总有距离。 这些“致命缺陷”,只有靠“校企合作” 才能克服。 单从教育内部谈校企合作是没有意义的! 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中,“学校爱企业,企业不爱学校” 如何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经验,在政策上建立激励机制,让企业有积极性深度参与学校职业教育过程,形成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体制,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真正紧密结合起来,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未来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出台相关的税收政策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当务之急! 7.“双证融通”与“证出多门” 就业导向与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的有机结合 ——“双证融通” ——“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 职业院校的专业标准如何劳动部门的能力标准对接?与哪个职业资格

文档评论(0)

叮当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