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届湖南新田一中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教版)分析
交通工具发展的影响: 积极: ①交通更为便利和快捷,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③促进信息传播,拓宽人们视野,加快生活节奏, 丰富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消极: ④在近代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对中国的掠夺 ⑤在现代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能源紧缺等负面影响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有线电报: 2.无线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擅自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 ②中国自办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 20世纪初,上海崇明建立无线电报局 ③甲午战争前夕,形成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军事 官商通报 3.电话的发展: A.19世纪80年代,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 B.20世纪初, 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中国第一个电话局 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2003年末固定电话、手机数量跃居世界第一 C.1949年前,发展缓慢 D.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4.通讯工具发展的影响: ①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和简便,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生活质量,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促进信息的交流,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③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外来先进技术传入的推动 2.近代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 3.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的推动 4.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政策推动 5.先进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主动向西方学习 6.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7.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四、影响中国近现代交通、通讯发展共同原因 (小结) 2010年江苏考纲要求: 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互联网的兴起。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大众传媒: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第四媒体: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的互联网 第一媒体: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 第二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 第三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 传 统 三 大 媒 介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发展历程: ①兴起:19世纪中前期—70、80年代 《中国丛报》(1832年)《万国公报》(1868年) 最早:1873年《昭文新报》 (艾小梅 汉口) ▲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办报刊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发展历程: ②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50、60年代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时务报》 ⑵辛亥革命: 宣传维新改良思想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⑶五四新文化运动: 《民报》 《新青年》 作用:成为宣传先进思想的武器,发挥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⑴戊戌变法 : 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国民党:《中央日报》 作用:为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重要作用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发展历程: ③繁荣:20世纪70年末—至今(改革开放后) ▲特点: ▲原因: ▲作用: ⑴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 ⑵国家的支持 ⑶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 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丰富人们的生活 ⑵党报为主导,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 ▲发展方向: ⑴种类增多,数量增大 ⑴注重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把真实、客观作为发展的方向 ⑵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避免假新闻和恶意炒作 2.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发展历程: 3.报纸的局限: ④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①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开阔眼界 ②通达民情,开启民智,影响观念 ③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 书面化特点 ①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受文化素质的限制 ②缺乏直观感染力,形象性相对薄弱 时期或时间 代表 影响 电影传入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931年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5年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1935年 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建国后 主要的电影题材: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在中国的发展: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 《风云儿女》 1905年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 19世纪末 1958年,北京电视台的试播 2.电视业的发展: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①中国电视的诞生: ②中国电视的普及: 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 ⑴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普通电器,档次日益提高 ——物质基础 ⑵电视传送技术的进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届哲学唯物论认识论主观题分析.ppt
- 2016届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策略分析.ppt
- 2016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调查(一)数学(文)试卷分析.doc
- 2016届学军中学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分析.doc
- 2016届字音专题复习用分析.ppt
- 2016届哲学的基本问题课件分析.ppt
- 2016届威海高三一轮理综分析.doc
- 2016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12月摸底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分析.doc
- 2016届宝山区高三一模数学卷(附答案)分析.doc
- 2016届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9.2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工业区分析.ppt
- 2016届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语文(解析版)分析.doc
- 2016届福建省福州市普通高中三月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数学(理科)试卷(word版)分析.doc
- 2016届虹口一模考试卷(简析版)分析.doc
- 2016届美国1787年宪法分析.ppt
- 2016届选用、变换句式分析.ppt
- 2016届重庆市中考语文课件:第2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文言文阅读第5篇《礼记》一则(虽有嘉肴)分析.ppt
- 2016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六)语文试卷(word版)分析.doc
- 2016届重庆一中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理科综合试题卷分析.doc
- 2016届重庆市高三2月调研测试数学文试卷分析.doc
- 2016届高一语文测试题分析.doc
最近下载
-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pdf VIP
- 总工会日常工作试题.doc VIP
-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课件(苏教版).pptx VIP
- 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docx VIP
- 2025年北海市合浦县总工会招聘考试笔试试题.pdf VIP
-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徐汇区南洋模范中学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doc VIP
- 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养考察表.pdf VIP
- 2025年_防城港市总工会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pdf VIP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强制性条文汇总(20201228).docx VIP
- 林木采伐技术规程-知识培训.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