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刘道玉:面向21世纪大学生的学习观.doc

[刘道玉:面向21世纪大学生的学习观.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道玉:面向21世纪大学生的学习观

面向21世纪大学生的学习观 刘 道 玉 作 者 刘道玉,武汉大学原校长、教授 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世纪交替的巨变将冲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亦将受到激烈的震荡。 自产生革命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教育的发展一般是在经济增长之后发生的,然而在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一个新的现象特别引人注目,即“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1]与这个现象相适应的是,教育应当为一个尚不存在的社会培养和储备新型的人才,这就是“教育先行”的作用。 按照传统的观念,一般是把人的一生划分为成长和受教育时期、工作和作贡献时期、退休和养老时期,但是这种划分方法已不再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更不能适应21世纪的要求。实际上,这种界限已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人的整个一生都需要学习,无论是在校的学生抑或是在职人员,都必须转变学习观念,树立“终生教育”的思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的四个支柱,[2]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严格地说,这“四个学会”无论是在内容上或是在逻辑上,都不是太准确。作为终生学习的课题,首要的是学会做人,忽略了这一点,等教育研究不能不认为是个严重的缺憾。同时,学会认知是讲学习的途径,亦即学会学习,而学会做事与学会共同生活都是属于技能的范畴,应包括在学会生存之内。因此,依我陋见,面向21世纪的学习观,主要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三方面的内容,而终生学习贯穿于始终。 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十分重视立身处世之道。所谓立身,是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做人的价值标准。我国最早的儒家经典《大学》中曾训诲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又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两千多年以来,这些箴言一直是文人学士们进行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遗产,应当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 大约在百年之前,西方人曾把中国的落后归咎于儒教的道德说教和社会道德观念。然而,到了90年代初,西方人发现:一方面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以中国儒家文化为特征的社会传统曾是成功的原因[4];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工业化后,社会暴力、吸毒、爱滋病、家庭破裂和非婚生育等问题日趋严重。于是,一些西方的开明人士,抛弃了历史的偏见,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东方文化。 我要特别提出的是,全世界健在的诺贝尔奖得主,于198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在会议结束时发表了一个宣言,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东方文化经过重新锻炼,必将焕发青春,鉴照今天与未来。它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它属于过去,也会照耀未来。”[5]的确,“天下英雄所见略同”,早在十几年以前,梁漱溟先生就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未来文化之早熟,世界的未来,将是中国文化的复兴。”[6]这边是中国文化的巨擘,那边是西方的科学巨匠,他们的见解是那么的不谋而合,这无疑揭示了新世纪与东方文化之间的某种内在的联系。 那么,东文文化的内核是什么呢?它在未来的世纪中又将起到何等的作用呢?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今后的世界将以东亚为中心,中日韩将成为东亚的轴心,把全世界统一为一个地球村。”哈佛大学教授洛吉也认为:“西洋文化是个人主义文化,而东方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在今后的世界经济战中,集体主义文化将比个人主义文化占优势。”[7] 从内涵来说,东方文化的主流乃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孔子是中国教育的鼻祖,被尊称为“至圣先师”。陈立夫先生在评价孔学时曾说:“孔子一生的学问,就是发现了‘仁’字的真义,‘仁’字从二从人,其意义就是非一人生存之私而为二人以上共生共存之人际关系,亦即是‘公’。所以孔学可称为仁学,其所重视的问题,就是‘人道’,俗称做人的道理,亦可称之‘人理’”。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才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8]的箴言。 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是按照一定的理念把受教育者塑造成一定规格的、为社会所需要的特殊“产品”。从教育的观点看,“以人为本”就是应当确立:凡事皆以人为先、为重、为尊。具体来说,它包涵着两方面的内容:人是万物灵长,是世上最宝贵的因素,他们的人格、价值和权力应当受到尊重;人是万物的创造者,拥有无穷的智慧,应当通过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人的建设”,“人处于社,相需为用,相助以成。”[9]这话说得既形象又深刻,从根本上阐明了教育的功能。教育“以人为本”,它包涵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不仅要赋予学生广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真、善、美的心灵,构建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

文档评论(0)

caiyl99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