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湖新居将成.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带湖新居将成带湖新居将成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毛泽东为何如此赞扬秋天? 因为色彩绚丽的秋色,强劲猛烈的秋风,辽远开阔的秋境,使人振奋,催人向上。而如此雄壮高远的秋景更适合表现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涯,显示了作者豪放旷达、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据相关文史资料记载,辛弃疾力主抗金,收复中原。可是,朝廷无此意,因而,对辛弃疾不加重用而壮志难酬,一生屡遭贬斥。特别是辛弃疾生活在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集团,感到前途险恶,早晚必被逐出宦途,于是,为今后的打算,他任江西安抚使时,在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修建了一所新居,作为将来退隐之处。我们从其中一处建筑,取名为“稼轩”(自号为“稼轩居士”),就可以感受到词人去官务农之志。这首《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作于引退前一年,即淳熙八年(1181年),也就是新居将落成之时。词作抒发了辛弃疾当时万端感慨集于一心的复杂而矛盾的感情。全词如下: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上片主要写词人萌发弃政归田之念。首句“三径初成”,词人开门见山,顺题中“将成”而起。其中“三径”用了西汉蒋诩隐居时,门前开有三条小路的典故。为此,在中国文学中,“三径”即成了隐士居处的代称。比如,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就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词人接着写道:“鹤怨猿惊,稼轩未来。”“鹤怨猿惊”出于南齐孔稚珪《北山移文》中:“蕙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这里,词人辛弃疾以带湖的鹤猿不见主人归而埋怨。而孔稚珪是以昔日朝夕相处的鹤猿因周颙(yóng)隐而复仕而“怨”。两相比较,辛弃疾反其而用之,并赋予了典故以新意。紧接着,词人写道:“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衣冠”喻指士大夫官僚。“尘埃”本来是指世俗中的尘埃,而这里代之官场的污秽。“抵死”就是“老是”,或者“总是”的意思。这几句的意思是,既然我的平生志趣是以“云自许”(闲看风云为平生志向——回归自然而远离官场),为什么还老是待在尘世里当官,惹一些名士嘲笑呢!显然,这是辛弃疾在牢骚,自嘲而已,与其本质思想是不同的。然而事不由已,有什么办法呢?所以,词人写道:“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其中,“意倦须还”表明自己绝不愿为朝廷的苟安政策效劳,志不可夺,去向已定。“岂为莼羹鲈脍哉”说明他退隐并不是为贪图个人安逸享受。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词人)不愿作违心之事,他认为既然厌恶这丑恶的官场,又不能以已之力挽回当今的局面,就应该激流勇退,愈早愈好,不要等被人家赶下了台才离开,再说自己也不是像西晋张翰那样因想起了家乡味美的鲈鱼脍、莼菜羹而弃官还乡,心中确实无愧,又何苦“抵死尘埃”呢?这里,不但暗示了作者同南宋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已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而且也表明了自己的磊落胸怀。最值得体味的是“身闲贵早”里的“贵早”二字,表明词人不堪统治集团反对派对他的毁谤和打击,不如及早抽身回避。这就如“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意思是说,躲避祸患,就像鸿雁听到拉弓弦声而逃,就像航船将遇到风浪而躲避一样。这里的比喻,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词人厌恶官场而隐居的迫切愿望,也反映了统一大业的理想根本无法实现。   理想无法实现,官场如此险恶,词人退隐之心就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下片主要写对未来生活蓝图的设想。词人写道:“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词人还是顺着上片“新居将成”而来。“将成”是指初具规模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里,先就建筑方面说,再修一幢茅屋作为书斋,设于东冈,并把窗户全部面水而开。从写法上来说,既照应了题中“带湖”二字,又表现了“平生意气”,即“云山自许”的雅致。词人接着写道:“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这里,“行钓”同“种柳”联系起来,表明词人向往的是“小舟撑出柳阴来”的画境和恬适的归隐生活。这样,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达了对对乡村宁静的向往。同时希望:“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载。”这几句中(包括“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借助“柳”、“竹”、“梅”、“菊”、“兰”几个意象,表明看似词人玩花弄草的雅兴,实则是词人对竹、梅坚贞品质的向往。这里词人也是用典,源于屈原《离骚》中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和“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也就是说,既然古人认为菊花可餐,兰花可佩,那我一定要亲手把它们种起来。从写作方法来说,虽是叙述,实则表情言志——明讲种花,实言心志。为此,词人接着说:“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我们从词人理想来

文档评论(0)

yyanrlu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