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基--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特征(例如,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 2.已有的知识经验 3.定势 由先前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4.功能固着 即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手机的功能?) 5.原型启发 即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锯子的由来?) 六、言语 简单了解一下概念就行。 第三章 小学生的德育(*****) 考点解读 1.本章为重点章节,在历年考试中客观题和主观题均有考查 2.识记德育的概念、目标以及内容,掌握德育的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够运用德育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真题再现】 (2012下)22.简述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 答:小学德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包括: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一、小学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依据特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施加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和身体力行,养成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德育分为广义的德育和狭义的德育。狭义的德育是指在学校环境中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影响。 小学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等。 道德教育(品德教育),包括道德认知发展、生活技能教育、卫生教育、暴力预防、审辩式思维、道德推理和冲突解决方案等 政治教育是指以提高学生政治觉悟为目的的教育。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新时期总目标、总任务的教育。 思想教育。 (二)德育的意义 (三)德育的特点 (四)影响道德形成的条件(内部因素) (五)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 1.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过渡性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渐分化 3.自觉纪律的形成 (六)道德发展的理论 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是第一位系统考察儿童道德规范形成与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懂得判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通过被试的反应,皮亚杰发现,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早期的注重行为结果的评价向注重行为的动机发展,其道德认知水平从“他律”向“自律”发展。 方法:对偶故事法 方法:对偶故事法 (1)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 家里人叫他去吃饭, 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15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15个杯子都撞碎了。 (2)从前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 他爬到一把椅子上, 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儿童的道德发展四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此阶段的儿童,无视道德规则的存在,道德规则对学生没有约束力,因为他们把自己与周围环境看成一个整体,按自己的想象去做事 (2)权威阶段(5~8岁):又称他律阶段,儿童对权威表现出绝对的顺从和尊敬,认为规则是绝对遵守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如听父母的话。 (3)可逆性阶段(8~10岁):是自律阶段的开始,学生不再认为规则一成不变,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心表准进行道德判断,规则是同伴相互约定的,是可以修改的。 (4)公正阶段(10~12岁):学生体验到公正、平等是人们所需要的,对行为的判断不仅从结果出发,开始关注动机。 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运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过程进行研究。 两难故事: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 病妇的丈夫汉斯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汉斯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汉斯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了。 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 1、汉斯应该偷药吗?为什么? 2、 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 3、 汉斯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 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 5、 汉斯偷药是违法的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