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课讲解小组第四组成员: 苏 秦 田雪梅 汪 钰 王 丹 王 婷 王雅婷 王 雨 吴人川 肖雅楠 谢锦玉生物课讲解小组第四组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保护生物学物种保护生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英国生态学家诺曼.麦尔在1988年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特有程度高、人为影响比较严重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区域)内有特别多的物种存在。Myers(1988-1990)提出18个物种多样性热点地区属于热带的有14个,属于地中海类型的有4个。它们虽然仅有地球表面积的0.5%,却拥有全球20%的植物物种,拥有50 000个特有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一般说来,本地植物物种至少1500才能评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植物容易调查,其他生物类群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关键区:生态地理区域内的最具特征意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区域。我国有14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5个湿地和淡水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11个海岸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16个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吉林长白山地区、祁连山地区、伏牛山地区、秦岭地区、大巴山地区、大别山地区、浙皖低山丘陵、浙闽山地地区、川西高山峡谷地区、藏东南部地区、滇西北地区、武陵山地区、南岭地区、十万大山地区、西双版纳地区、海南中部地区。上述地区均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优先保护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最需要保护地方特有种只分布在特定的地区,所以他们对生境的破坏极为敏感。生物多样性热点也是生物灭绝的热点。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保护的科学。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着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保护生物学的特征: 是关于解决危机的科学 是关于统计现象的科学 是关于价值取向的科学 是多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 是整体性、长远性学科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的目标 研究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研究防止物种灭绝的有效途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和技术保护生物学家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热点地区,就能够完成大部分保护任务,目标是尽可能使这些热点区域保持原始状态,同时也努力保护其他地区的生境和物种多样性。物种保护最小可存活种群(MVP)概念:种群免遭灭绝而必须维持的最低个体数量。具有99%的存活概率并能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数量,是任何给定物种的最小可存活种群数量值。 最小动态区(MDA)维持MVP所必需的最适生境的量。物种保护导致物种灭绝的因素: 外在因素。 与其他种的有害相互作用(竞争、寄生、捕食和疾病等)、有害事件、生境的有害变化等; 内在因素。 物种的遗传特征的随机变化以及这些特征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统计随机性,不适应的特征或行为对种群造成的不利影响,近亲繁殖带来的遗传退化,遗传漂变等。物种保护小种群局部灭绝的主要原因由于遗传变异性丧失、近亲繁殖、杂合性和遗传漂变等引起的遗传问题。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随机变化引起统计波动。由于捕食、竞争、疾病和食物供应的变化,及不定期发生的由单一事件产生的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火山爆发、风暴或干旱等引起的环境波动。物种保护就地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持续变化使物种在分布与数量上出现差异,不仅能让某个物种变得十分常见,也能使它变得非常稀有。稀有物种无论出现在哪里,可能都永远只是个小种群。物种保护迁地保护定义: 迁地保护是指把某些单独或成群的生物个体从其自然生境中移出,然后放到圈养环境里对其进行繁殖,或保存其遗传繁殖群。 要完成这些工作,动物通常要靠动物园和水族馆,而植物则要靠植物园和干植物标本馆。物种保护迁地保护的实施原则当物种原有生境破碎成斑块状,或者原有生境不复存在;当物种的数目下降到极低的水平,个体难以找到配偶;当物种的生存条件突然变化。迁地保护的目标把对物种的再引入(在某个地区重建某个物种的一种尝试,而这个地区也曾经是该物种历史分布区中的一部分,但该物种已经在这里消失了或正在灭绝)当作自然保护的首要目标 从长远的观点来讲,对物种的人工繁育或迁地保护本身,并不能认为就是自然保护。物种保护物种再引入的实施条件 1.自然栖息地的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及规划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2.栖息地群众的保护意识成熟,已经完全杜绝乱捕滥猎现象;3.栖息地的生态食物链能保证;4.栖息地必须有一定的地域,适合于再引入动物活动,居民不得人为干扰;5.迁地保护动物能进行全部的兽医检查,确保不携带病原体或寄生虫以及各种疾病;对迁地繁殖的动物进行捕食及回归野外的训练。生境保护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早期的影响人类到达澳洲和北美的时间,分别是在距今约50000年前和12000年前。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