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题导学+考情探究+解题方略)文言文阅读 文言断句课件.pptVIP

高考语文(考题导学+考情探究+解题方略)文言文阅读 文言断句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析:这个句子有很多名词,如人名“子罕”,器物名“玉”,还有“玉人”等,这为我们的断句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答案: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 四、据修辞,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讲究语言工整,因此多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四六句较多,这是文言文在语言上的一大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可以凭借句子的对称、节奏等进行断句。 * 例4: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分析:(1)句使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2)句则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各个句子的不同修辞进行判断。 答案:(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五、辨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和固定句式,根据这些句式的特有表达形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句子的句首和句尾的位置在何处,从而准确断句。如: 1.判断句的形式有:“……者……也”“……也”“……者……”“……者也”等,还有用“乃、为、即、则、非、皆”表判断的。 * 2.疑问句的形式有:用“何、安、胡、曷、奚、盍、焉、孰、孰与、孰若、何如、何以、何为、奈何、若何、如之何、奈之何、若之何”等疑问代词或语气助词构成疑问句。 3.固定句式常见的有:“……不亦……乎”“得无……乎”“无乃……乎”“何……为”“安……哉”“孰与……乎”“与其……孰若……”“为所……”“为……所……”“见……于……”。 * 例5: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 参考译文 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后人无从取法它。先王的法令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虽然人们没有增减它,也还是无从取法它的。 * 分析:两个“胡”表明这两句是疑问句,“非”“也”表明这一句是判断句,“者也”表明这一句是判断句,这些句式的特有表达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 答案: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 * * 考题1 【考题精解】本题新颖而又回归课本,对很多考生来说是熟悉的陌生题。单凭感觉很难选出答案,需要冷静地去分析对与错。这四段文字均出自人教版高中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中。 A项出自必修4《苏武传》课后第三题,意思是:“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 * 考题1 【考题精解】B项出自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第四题,意思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故正确的断法是:“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 考题1 【考题精解】C项出自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第三题,意思是:“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旦被烛之武说的利益诱惑,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 * 考题1 【考题精解】D项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这是对必修3《寡人之于国也》和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孟子见梁惠王》的延伸阅读,强调民本思想,意思是:“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 答案:B * 1. 答案: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考题2 * 考题2 【考题精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敬畏天地,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 2. 答案:C * * 断句作为一项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