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1010002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5031010002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资本泡沫下货币政策与企业投资行为博弈分析 研究背景与意义: 宏观经济政策作为企业融资和投资的先行标杆,是微观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时不可调控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货币政策这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资以及宏观经济走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央行制定的制度货币政策在调节宏观经济时受到了金融体系的影响,特别是在股票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调节的资金未必真正流入实体经济的企业投资支出,很有可能大量流入股票市场从而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催生资产泡沫的产生,对宏观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如何使得宏观货币政策真正影响到实体企业的投资与社会消费的增加,而不是仅仅造成资产价格的变动,是货币政策当局面临的挑战之一。 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多变性,不可预知性大大增加,企业面对此种情况怎么能够在现实中逆于当局调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思想来研究货币政策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对于央行和企业关系正常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配套改革,对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企业投资行为的改善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的研究的意义还在于能够立足于微观层面,通过分析我国公司(特别是非国有企业)财务报告中的指标与宏观货币政策的联系,来寻找货币政策在微观层面的作用机制。结合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有助于分析我国经济背景下资本市场上的公司的投资行为。同时,经济博弈论方法研究的深入,为货币政策和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博弈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研究工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的投资行为与宏观经济的政策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公司的投资行为,公司如何应对货币政策的变化,企业与国家、央行货币政策的博弈都推动着经济研究的发展。 1.国外研究现状 企业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来制定投资决策的,在既定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企业势必会根据局势的发展来选择高回报的投资方式。在国外最早由Clark和莱恩斯分别就企业投资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加速和乘数原理,尽管后来的研究者Kuznets和Tinberge所作的研究对此产生了怀疑,最终由Samuelso建立了适应于加速和乘数原理的模型证实了这一理论研究的可行性。Lewent 和Keamey(1990)对公司自有资金量与公司战略性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得出了公司内部的现金流变化对于公司战略性的投资行为有着非常重大影响的结论。Scharfstein, Stein and Froot(1993)在研究中提出由于企业获取外部融 资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企业会在所得利润中留存一定量的资金来保证企业能够有效的进行投资活动,应对货币政策的改变,避免企业因为拥有的资金量不足而失去好的投资项目,从而对公司造成损失。Gomes(2001)和Alti(2003)对企业投资对现金流波动的敏感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得出的结论中发现在没有任何融资约束的环境中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也可能形成,即,现金流敏感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融资约束的存在。Nagahata 和 Sekine(2002)以经济遭受过重创的日本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经济萧条后期的日本利率传导渠道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经济危机早期所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渠道传导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大多数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好,资不抵债,企业新的融资渠道匮乏,最终导致货币政策无法通过信贷渠道进行有效传导。 2.国内研究现状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上层机构存在中央银行,对应的,下层微观主体企业必然会对会对央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做出反应和调整。 金晓斌(1997)从资料研究入手,对改革开放发前期马列主义思想广泛受到影响的垄断时期银企关系的理论进行梳理,借鉴西方经济学关于银行信用、公司融资和银企关系的学说,对我国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作了深层次的理论剖析。通过研究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的银企关系模式对我国银企关系可借鉴之处,对我国新型银企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潘正彦(1998)在研究成果中将我国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根据不同时代的特征主要分为两个时期:计划经济时期的银企关系和改革开放后的银企关系。计划经济时期的银企关系收到了政府的强制干预;改革开放后因为资本的流转,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体制的变革等因素影响,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靠银行取得的,银行支持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但是,由于企业债务负担过重,资金成本提高,资产负债率也大幅上升。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实际随之转嫁给银行。从而造成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形成,降低银行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对银行产生了不良影响。 康庄(2006)选用了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使用 1995年1季度至 2004年 3季度的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