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经典例题汇编兼单元检测试卷(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VIP

第4单元经典例题汇编兼单元检测试卷(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单元经典例题汇编兼单元检测试卷(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系列练习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 1、回收利用垃圾,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他们在垃圾房放置了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分类放置。造成这种现象可以排除的原因是( )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多 C、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读图1“车速与NOx排放量关系示意”,回答2~3题。 2、为减少城市大气污染物NOx的排放量,市区车速必须保持在( ) A、30千米/小时 B、35千米/小时 C、40千米/小时 D、45千米/小时 3、关于大气污染物Ⅻ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气溶胶状态的污染物 B、能引发温室效应 C、产生酸雨危害 D、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请据此完成4~6题。 4、这种行为有违于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 5、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导致气候异常 B、石油污染的结果 C、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量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6、对此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 A、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 B、改革渔具,加密渔网渔眼 C、推进海洋农牧化生产 D、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7、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新的耕地 B、捕捉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人工饲养 C、积极围湖造田种粮,增产粮食 D、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状况 8、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9、当前,世界各国协调人地关系,大多是从哪项措施着手() A、控制城市规模 B、控制人口规模 C、控制经济规模 D、控制污染排放量 二、综合题 10、读图2“某小区垃圾收集点(小圆圈)布局示意”,回答问题。 (1)垃圾收集点布局,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点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的漫画,思考问题。 图3 看图识字 图4 “师父,我是小白龙” (1)图3、图4分别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2)我们该如何防治以上问题? 12、阅读图5和两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古城楼兰在2000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和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晋年间,屯田士兵4000人,“横断注宾河(今即为孔雀河),灌浸沃野。丈田三年,积粟百万。” 材料二 由于生产工具和水利技术的发展,唐朝时引水灌溉已由下游三角洲移向山前地带。山前绿洲的发展,增加了河道中引走的水量,特别是春季,河流来水量很少,而播种用水量大,常造成河水断流。……位于下游三角洲上的绿洲如楼兰、古米兰、且末古城和尼雅等地就此不得不一一放弃。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所有下游绿洲尽数被掩埋在现今“丝绸之路”以北l00~200千米的沙漠之下。水资源是绿洲最珍贵的财富和生态平衡的关键。 图5 请从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角度来分析楼兰古城衰落和消失的原因。 13、读图6,回答下列各题。 (1)填写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__________是基础,_____________是条件,_____________是目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与_____________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更要追求_____________;改变传统的_____________模式,实施_____________。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以_____________为目的.与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