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解析,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中国茶文化与茶道,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视频,日本茶道大师,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日本茶道精神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2016-08-31?孙机?正山堂茶业本文节选自:《从历史中醒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8月出版),作者:孙机(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孙机在《从历史中醒来》一书中叙谈古代文物,唤醒沉睡在博物馆中的千年古物,讲述古代社会生活,把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大众。作者在文物研究、鉴定方面造诣深湛,擅长运用文物与文献相互契合的方式和晓畅的文笔,一器一物,揭示起源与演变;既有宏观的鸟瞰,更有细节的发明。举凡历史时期的动物、饮食、武备、科技、佛教艺术,乃至杂项等中国古文物,一一复原岁月侵蚀下模糊乃至消逝了的历史场景,帮助读者通晓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常识。书中用到的数百幅线图,皆出自作者手绘,严整精细,画面生动,图文相辅,涉笔成趣。?一、粗放式饮茶法到精细式饮茶法????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的茶,原产于中国。但茶在成为日常饮料之前,还有一个主要供药用的阶段。因此,茶的见于记载和饮茶风习的出现不是一回事。目前只能根据汉·王褒《僮约》(前59年)中“烹荼(茶)尽具”、“武阳买荼(茶)”等明确的史料,认为中国饮茶的兴起始于西汉。从汉代到南北朝,饮茶之风在西蜀和江南一带逐渐流行,但原先的饮茶方式很不讲究。据《尔雅》晋·郭璞注等处记载,起初煮茶与煮菜汤相近。然而就在晋代,一种较精细的饮法开始出现。和这种情况相适应,饮食器中便逐渐分化出专用的茶具。中国最早的茶具约出现于东晋、南朝。南北朝时饮茶虽在南朝流行,北朝地区却不好此道。喜欢饮茶的南朝人士在北魏首都洛阳遭到嘲笑的情况,于《洛阳伽蓝记》一书中有生动的记述。此风广被全中国,应是盛唐时的事。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陆羽和他的《茶经》。《茶经》定稿成书大约在764年以后不久。这正是饮茶之风开始兴盛的时候。陆羽是得风气之先的开创性的人物。《茶经》三卷十门,详细论述了茶的生产、加工、煎煮、饮用、器具及有关的典故传说等。由于此书对茶事的记载内容既丰富,条理又明晰,从而把饮茶活动推向高潮。关于陆羽是茶神的记载,又见于唐·赵璘《因话录》、北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新唐书·陆羽传》、北宋·李上交《近事会元》、南宋·韩淲《涧泉日记》、南宋·费衮《梁溪漫志》等书。这些书上还说卖茶的人将瓷作的陆羽即茶神像供在茶灶旁,生意好的时候用茶祭祀,生意不好就用热开水浇头。这种瓷像的制作前后延续了三个多世纪,数量不会太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上世纪50年代在河北唐县出土的一套白釉瓷器,包括风炉、茶、茶瓶、茶臼、渣斗和一件瓷人像。此像上身着交领衣,下身着裳,戴高冠,双手展卷,盘腿趺坐,仪态端庄。其装束姿容不类常人,但也并不是佛教或道教造像。根据它和多种茶具伴出的情况判断,应即上述茶神(下图)。这是迄今为止所能确认之唯一的、虽然不尽是写实的陆羽像。(图)茶神陆羽瓷像?陆羽在茶史上曾起到巨大的作用。但也必须看到,他是处在粗放式饮茶法的末期;正规的精细式饮茶法这时刚刚起步,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完善的境地。至晚唐时,又兴起了一种在茶瓶中煮水,置茶末于茶盏,再持瓶向盏中注沸水冲茶的“点茶法”。由于这种做法更能发挥末茶的优点,故成为宋、元时饮茶的主要方式。随着点茶法的普及,茶末愈来愈细,被誉为“黄金粉”;和《茶经》所称如细米者已大不相同。茶饼的制作也日益精工。《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广雅》说:“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虽然这段话是否出自魏·张揖《广雅》尚有疑问,但总反映出早期制茶饼时和过“米膏”。南宋·陆游《入蜀记》卷一说:“建茶旧杂以米粉,复更以薯蓣。”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别集》卷七说“蒙顶新茶”是用“细嫩白茶”、“枸杞英”、“绿豆”、“米”一起“焙干碾罗合细”而成。元·忽思慧《饮膳正要·诸般汤煎》中说:宫廷中有“香茶”,是以白茶、龙脑、百药煎、麝香按一定比例“同研细,用香粳米熬成粥,和成剂,印作饼”。茶饼里淀粉的含量到底有多大,目前尚未确知;但用加入淀粉的茶饼碾末冲点的茶,肯定是乳浊状的,同时由于羼有香料,所以味道甘芳。也就是说,汉六朝之茶基本上是辣汤型的,唐宋之茶基本上是甘乳型的。茶饼的制作既然如此考究,烹点技术自然也精益求精。宋代出现了两种斗茶法,其中一种着重击拂的效果,即晁补之诗所称“争新斗试夸击拂”,是从其物理性状上作比较。另一种则着重品尝茶味,即范仲淹诗所称“斗茶味兮轻醍醐”,是从其生化成分上作比较。(图)南宋吉州窑剪纸纹瓷茶盏(图)南宋建阳窑兔毫纹瓷茶盏?不制饼的叶茶,即所谓散茶,从茶史上说,是始终存在着的。但到了元代,散茶转盛。元·王祯《农书》卷一○说茶有三种:一是茗茶,即叶茶。二是末茶,但又说:“南方虽产茶,而识此法者甚少。”三是蜡茶,指用香膏油润饰的高级茶饼,但“此品惟充贡献,民间罕见之”。不过元代人喝茗茶即叶茶时,尚予以煎煮。《饮膳正要》卷二说:“清茶,先用水滚过,滤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B-T 2099.1-2021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1部分:通用要求.pdf VIP
-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中职生劳动教育全套教学课件.pptx
- 人工智能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pdf
-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高一入学数学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黑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面向系统内部及社会招聘1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医院医德医风考评公示制度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及考评实施细则.docx
- 晶体工程资料.pdf VIP
- 成都川师锦华小升初入学分班考试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第六章晶体工程.ppt VIP
- ASUS华硕ROG SWIFT PG65UQ中文说明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