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第2章:能量环境教程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光的组成 (2) 光质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向光性与色素形成。 应用 实验研究表明:浅蓝色薄膜育秧与无色薄膜相比,浅蓝色薄膜秧苗根系较粗壮,插后成活快,生长茁壮,叶色浓绿,鲜重和干重都有增加,测定的淀粉、蛋白质含量较高,主要因为太阳光通过有色薄膜时,被选择透过和吸收,这样薄膜内的光质因薄膜颜色不同而发生变化。如浅蓝色薄膜可以大量透过光合作用所需的380-490纳米的光(透过率60%以上),因而有利于植物的光合过程和代谢过程。 ②繁殖的光周期现象: 长日照动物(long-day animals) 在温带和高纬度地区许多鸟兽在春夏之际白昼逐渐延长的季节繁殖后代,称长日照动物;如雪貂、野兔、刺猬; 短日照动物(short-day animals): 与此相反,一些动物只有在白昼逐步缩短的秋冬之际才开始性腺发育和进行繁殖,称短日照动物。如绵羊、山羊和鹿等。产仔也在春夏。 利用人工光照额外延长“白昼”或光照期, 能使动物在非自然繁殖期中性腺增大, 出现繁殖活动。 ③ 动物的迁徙 光周期变化可能是引起迁徙的直接因素之一。 夏候鸟杜鹃、家燕,冬候鸟大雁 鸟类节律 ④光和换羽、换毛: 实验证明,鸟兽的换羽和换毛与光周期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美洲兔、北极熊夏天呈褐色;冻毛白色。温带和寒带地区,大部分兽于春秋两季换毛,许多鸟每年换羽一次。 ⑤动物体色 动物的体色及花纹结构是处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与光背景相适应。土壤动物、深洞穴动物、寄生动物等生活在无光的环境,体色多呈灰白色。 光对动物体色的影响, 一般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促其产生色素,形成固定的色型。 某些避役类, 体色可随一天中光线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人称“变色龙”。海洋上层鱼类背部蓝绿色,腹部白色,这与光从水面上方向下透射有关,具有避敌保护意义。 2.2.2.2 生物对温度的反应 2.2.2.2.1 酶反应速率与温度阈 外温动物及植物的代谢速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其代谢速度随温度增加通常用温度系数Q10 来描述: 在一定范围内, 温度每升高10℃,其生理过程的速度就加快2~3倍, 这称为范霍夫定律 ,又称为Q10定律。用公式表述为: Q10 = (R2 / R1) 10 / ( t2 - t1) 其中Q10是温度系数, t1、t2是温度, R1、R2为相应温度条件下某生理速率。  所有变温生物在发育过程中,都受范霍夫定律的制约。 心率、代谢率等生理过程, 在温度过高或接近亚致死水平之前, 其反应速率因受到温度的影响而有所下降或接近停止。 温度对常温动物的影响与变温动物相反,在10~30℃范围内, 其生理过程随温度的下降而加快。 2.3 风对生物的作用 2.4 水流对生物的作用 2.2.2.3 生物对极端环境温度的适应 2.2.2.3.1 生物对低温的适应: (1)植物形态适应:芽和叶片受到油脂类物质保护、表面有蜡粉和密毛、植株矮小,常呈垫状或莲花状。 (2)植物生理适应:减少细胞中水分,增加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以降低冰点、增加抗寒能力。 ? * (3)内温动物的形态适应: 贝格曼规律(Bergmann’s rule) :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个体比低纬度同类个体大。例如东北虎的颅骨长331-345 mm, 而华南虎的仅283-318 mm 长。 ?阿伦规律(Allen’s rule) :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个体身体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在冬季增加了羽、毛的密度、提高了羽、毛的质量,增加了皮下脂肪的厚度。 (4)内温动物的生理适应: A 增加产热:颤抖性产热与非颤抖性产热 B 逆流热交换机制:肢体中动静脉血管的几何排列,增加了逆流热交换。 C 局部异温性:肢体末端温度比核心温度低,减少了体表热 ?散失。 图2-20 在冰上,鸟的脚和 腿 皮肤温度。 动脉血管(A)和静脉血管(V)间逆流热交换 D 热中性区:热中性区宽,下临界点温度低、下临 界点温度以下曲线斜率小(增加产热)。 * E 适应性低体温,冬眠 耐受冻结与超冷现象: 耐受冻结(freezing tolerance) 少数动物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的身体冻结,而避免低温伤害。 超冷现象(supercooling) 动物(昆虫)体液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而不结冰的现象。 如小叶蜂越冬时体内分泌甘油,耐受-30℃的气温;南极硬骨鱼类血液糖蛋白使其耐受-1.8℃等。 * (5) 动物的行为适应: 迁徙、集群、穴居 * 2.2.2.3.2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