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鹳雀楼课堂实录登鹳雀楼课堂实录
《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
授课班级:海口市景山海甸分校二(3)班
授课时间:2009年12月21日上午第二节
课堂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老师在黑板上提前板书好古诗《登鹳雀楼》,诗句写在黑板的下方,学生可以够得着的地方。)
师:孩子们,这是今天王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一首古诗,请大家打开课本114面,请大家观察观察,除了这首古诗外,你还发现了些什么?
生:一条黄色的河,那叫黄河。
生:一轮红红的太阳。
师:是红色的吗?再看看。
生:白色的,是夕阳,所以是白色的。
生:我还看到了远处的山。
生:我看到了帆船,船上有人。
师:观察真仔细。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看到了一座楼,第一层里有两个人。
师:你真棒。你知道这座楼叫什么名字吗?
?
生:鹳雀楼。
师:大家一起说说这座楼的名字吧。
生:鹳——雀——楼;
师:知道鹳雀楼在哪儿吗?
生:知道,在这些石头上面。
(众大笑)
师:是啊,鹳雀楼是建造在黄河岸边的山上,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它在山西省,与湖北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一生急着举手)
生:还有河南的岳阳楼。
师:(微笑着)孩子,你是河南人吗?
生:不是啊。
师:那你可不能把湖南的岳阳楼搬到河南去。(众笑)
师:除了图画之外,你还发现了诗以外的文字吗?
生:我发现了,在课本的角落里写了“作者王之涣”。
师:这个小朋友好细心啊。你们发现了吗?这首诗的作者是——
生:王——之——涣。
师:王之涣是唐朝的大诗人,写了不少著名的诗。其中有一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生:登——鹳雀楼。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首古诗,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师:观察课后的生字表,把这些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再读几遍。
(学生拿出铅笔边圈生字,边反复读生字。)
师:我请圈得仔细,读的认真的小朋友到黑板上把这些生字圈出来。
(指名一学生上台用红色的粉笔将生字圈出来。)
师:我们一起大声读读这些生字吧。
(老师指着黑板上圈出的红色的生字,学生一起大声读生字。)
师:生字的字音读得真准确,古诗能读好吗?再自由练练。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试试。
(小手如林,老师指名三个小朋友读,字音读得很准确,但是节奏和感情把握不到位。)
师:小朋友们读的真棒,愿意跟王老师合作读一读吗?
生:愿意!
师:我们一起读题目,然后王老师一行,你们一行,注意要合作愉快哦。
(生跃跃欲试,师生一起读课题:登——鹳雀楼)
师:白日——依——山——尽,
生:黄河——入——海——流。
师:欲穷——千里——目,
生:更上——一层——楼。
(观众鼓掌)
师:合作真愉快!想不想再来一遍?
生(大声):想!
师:白日——依——山——尽,(较之上一次,间隔更长,声断气连,节奏明显夸张)
生:黄河——入——海——流。(学生模仿老师节奏,开始摇头晃脑)
师:欲穷——千里——目,
生:更上——一层——楼。
师:很好玩吧。我们再换个方式玩玩?
(生热烈响应。)
师:还是这样的合作方式,只是我读的声音低,你们读的声音高,如何?
师:(低声)白日——依——山——尽,
生:(高声)黄河——入——海——流。
师:(低声)欲穷——千里——目,
生:(高声)更上——一层——楼。
(此次合作,古诗的意境皆出。)
师:这样的合作是不是更有趣啊,男女生合作一次,行么?
(男女声模仿师生合作的方式朗读一遍,很有韵味。)
师:就像这样,大家一起来一遍吧。
(学生集体朗读一次)
师:孩子们,我记得你们美文诵读的时候啊,总是领诵有合诵,咱们要不要来分角色朗诵一次呢?
( 师指名两个学生担任领诵,在黑板上的古诗上写出领诵者的名字。)
( ???) 白日——依——山——尽,
( ???)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
师:这首古诗短了点,听起来不过瘾就结束了,老师把它加长点。
(老师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划上横线,写上 ?② 女齐 ?男齐齐)
师:明白怎样合作吗?
生:明白。
(学生再次合作,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为角色参与的不一样,朗读的感情层层加浓,使整个朗诵充满了震撼。)
师:孩子们辛苦了,我们放松放松,玩个小游戏吧。
师:现在你们观察图画,看看图上的景物,用诗歌中的词语在旁边写一写。
(学生观察图画,写词语,老师巡视。)
师:你们都写了哪些词语呢?读出来吧,看谁写得多。
生1:黄河? 白日? 山
生2:海流? 山? 白日
师:孩子,海流是什么词语呢?我们一般说海洋或者河流,这里的海流是指向大海流去呢。(笑)
师:同学们的字写得真漂亮。再做个小游戏吧。我来说句子,你们来接诗句,看谁最厉害。
师:夕阳靠着远处的山边,渐渐消失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滚滚黄河向遥远的大海奔去。
生: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