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庭农场发展的困境与解决之道.doc
家庭农场发展的困境与解决之道
摘 要:家庭农场是创新中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家庭农场就是要在尊重农业生产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由传统粗放式的生产向现代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转变,最终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走出家庭农场发展困境,推进农地“三权分离”,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根本解决之道。
关键词:家庭农场;农地改革;农业集约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38-02
一、中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十二年聚焦三农问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就是要尊重农业生产规律,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性地位,转变传统粗放、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中国农业集约化水平,增加中国粮食产量,最终保障好中国的粮食安全。
1.发展家庭农场是适应农业生产规律的需要。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改革专家杜润生首先指出,集体经营制是不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首先,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而动植物生长会受到自然界变化多端的气候影响,需要经营者以高度的责任感来照管;其次,农业的收益体现在最终收获的农产品上,这就促使生产者必须将自身利益和最终产出收益挂钩;再次,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农产品的持续产出离不开土地肥力的保养,这就需要在土地和生产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利益关系,唯有如此才能让生产者从长远利益出发,给予土地高度关怀。
2.发展家庭农场是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步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粮食产量开始呈现出徘徊趋势,首先,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商品经济的日渐繁荣,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有文化的农村青壮年纷纷向城市转移,造成农村人口结构日渐不合理,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当前发展家庭农场不是要否定家庭联产承包制,而是要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一方面家庭农场保留了家庭作为农业经营基本单位的优势,另一方面,它将改变传统小农经济粗放式的耕作模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适应现阶段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现状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
3.发展家庭农场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需要。粮食安全、金融安全和能源安全问题是各国经济发展必须重视的“三大安全”问题。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自2004年起的“十连增”,但在粮食增产的数字背后,“丰年欠粮”的现状却鲜有人提起。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工业与农业争地、城市与乡村争地的趋势愈演愈烈,耕地面积逐年退化。大量农村适龄劳动力的外流使得农村“撂荒”情况比比皆是,再加上许多粮食主产区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因此,当前发展家庭农场可以在现有耕地面积退化的局面下,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土地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将土地流转到能种田、懂种田、有经济实力的农民手中,能够提高农业的科技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管理经营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的产量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大力推广家庭农场是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13年全年,中国家庭农场平均面积达到200多亩,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已有270多万户。其中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里,家庭农场数量已经超过6 670多个。当前中国家庭农场已经初步形成上海松江、安徽郎溪、浙江宁波、吉林延边以及湖北武汉这五种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
虽然发展迅猛,但现阶段,以下因素仍制约着中国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1.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土地的顺畅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先决条件,当前制约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根源就在于农村土地所有权不明。按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村集体所有,而实际中,地方各级政府才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真正执行者,村集体不能自行处置集体土地,即便是处置集体土地也只能按照原土地用途享受部分土地收益,农民更是无权随意处置土地。农地所有权的不明确必然导致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有效保障。由于流转来的土地稳定性较差,农民对承包土地缺乏稳定的预期,因而农民的惜地意识自然不强,这就影响了家庭农场的推广。
2.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的集约化发展的首要前提。当前中国2.6亿农民拥挤在15亿亩的土地上耕作,外加上可开垦荒地1亿多亩,平均每农户的耕作面积仅有7亩多(约合0.5公顷)。仅占到西方中等以上收入国家户均耕地面积的 1/150,远低于丹麦的60公顷,荷兰的15公顷。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过小严重制约了农业集约化的发展。
3.农村金融改革不到位。首先,在融资贷款方面。家庭农场在起步阶段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