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国教育史期末重点
一、苏美尔的教育
1.“泥板书”:古代生活在两河流域的人们将粘土和水调匀,制成大小不等的泥板,作为“纸”使用,并将字写在上面,然后再把它晒干或烧干,这就成了所谓的“泥板书”。最早的泥板书出现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所在文献往往有几块到几十块泥板组成。它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的智慧。
3.“泥板书舍”:是古巴比伦苏美尔人创办的学校,由于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故将学校成为泥板书舍。在泥板书舍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
2.僧侣学校(寺庙学校,temple school):古埃及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注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教学内容主要有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科学,培养能力优而水平高的人,寺里收藏了大量图书,为要求深造的青年提供方面。
一、婆罗门时期的教育
1.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古代印度出现的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在此类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古儒”,均系婆罗门种姓;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他们声称不收学费,实则接受家长的赠礼;儿童入学后即迁入古儒家中,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师严而道尊,采用体罚或恩威并重的方法;利用年长的儿童充当助手协助教师把知识传给一般儿童。
3.“比丘”:即僧人,古印度佛教寺院里的僧徒学习12年后经考验合格者,叫做“比丘”。他们多数离寺回家,少数人继续留寺,再修习10年后,担任寺中的僧侣职务。
1.“五项竞技”(“五项运动竞技”):是古代斯巴达人军事体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即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角力(摔跤)。
2.特点:
[1]鲜明的阶级性,只有奴隶主子弟才能享受教育的权利,而平民和奴隶的子弟则不能;
[2]教育为政治服务,其教育内容和方法均由政治目的所制约;
[3]偏重军事体育教育,五项竞技、军事游戏和训练是最主要的项目,文化知识的教育没有地位;
[4]教育是国家的事业,由国家监督管理,实行免费教育;
[5]重视女子教育。(目的:可以生育健壮的婴儿;在男子出征时,可以保家卫国。)
[6] 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把奴隶主的后代培养成为身体强壮、忍苦耐劳、遵纪守法、勇猛善战的武士,教育方法采取严酷的锻炼和训练。
1、教仆:
古希腊雅典侍侯和陪伴奴隶主儿童学习的奴隶。希腊文原意为“儿童的指导者”。大多为仪态端庄、有文化的年老奴隶
6、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华东师大2000研)
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但由于各自的政治、经济状况不同,因而教育体制也彼此各异。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其区别主要是:
(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遵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
一、“智者”的教育活动
1、什么叫“智者”?
“智者”:古希腊的职业教师。
2、教育主要内容和思想特征:
教育主要内容:三艺:即文法、修辞学(雄辩术)和辩证法(哲学),是古希腊智者派主要教学内容。
四、“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主要探讨伦理哲学和从事公众教育事业,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主张。苏格拉底在进行讲学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
(1)“苏格拉底法”的主要内容
“苏格拉底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下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人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2)“苏格拉底法”的意义
“苏格拉底法”又称问答法,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由于这种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总结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因而,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②但这种方法只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是万能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它有其局限性,如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学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城市居民及流动人口出行特征分析.doc
- 日常生活安全知识汇编.doc
- 期末复习整理外国教育史1-11.docx
- 矩阵的特征系和相似对角化.doc
- 第五章 二次型 习题答案.doc
- 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磺酸盐.doc
- 表面活性剂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与发展.doc
- 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文献综述.doc
- 西方哲学考试题型2013.doc
- 化妆品试题2.doc
- 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数学试卷.docx
- 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数学试卷.docx
-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高考语文三轮复习冲刺模拟试题(2).doc
- 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高三二模数学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高三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重点支持方向.pptx
- 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高三下学期第八周周测数学试卷.docx
- 调直机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苏力到金元集团进行安全检查.pptx
- 2025年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高三下学期数学基础题、中档题型强化训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