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 徽 科 技 学 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教学院(部): 外国语学院
专业名称: 英 语
姓 名: 程 帅 帅
学 号: 1552090101
届 别: 2013 届
指导教师: 赵 彦 芳
2012 年 12 月
附件2:
安徽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申请表
基本情
况 课题名称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语感 教师姓名 赵彦芳 职称 副教授 课题来源 A.科研 B.生产 C.√教学 D.其它 课题类型 A.√论文 B. 设计
选
题
理由
通过与指导老师交流,对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语感研究很有兴趣。在查找资料后发现可以依据语感的形成过程来培养学生语感,以提高中学生英语语感,遂决定进行此方面的研究。为了更好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生英语语感,故选择了《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语感》作为我的课题名称。希望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方法,在此领域有所创新。
签字:
年 月 日 指
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审题意见
教学院(部)签章:
年 月 附件3:
安徽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 目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英语语感 学生姓名 程帅帅 指导教师 赵彦芳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应用前景(附参考文献):
研究目的意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因为语感是学习理解和运用一切文字的基础,也是准确把握语言文字的前提,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长期生活经验的沉淀,众多信息知识的储备,教师要通过英语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用心引导,螺旋式地循环往复加强训练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语言习惯,一种敏锐的语言直觉,当学生接触到新的语言文字时,立即就能直觉地判断正误是非,进而获得文感、意感和情感,达到准确全面地理解语言文字的目的。
因此,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学生的英语语感越强,其英语素质就越高,他们就越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语言,准确快捷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
国内研究现状:
富汤华认为:“所谓语感就是多方位接触某种语言及相关文化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的感觉,语感(language sense)不是直觉(intuition),不是与生俱来(可以通过培训获得),不是跨语言的(获得英语语感不可兼容日语语感),也不是终生拥有的,只有不停地接触和使用,多读,多写,多听,多说,并使这种语言感觉便成自己的硬件,做到随手拈来.这样在交谈和书写过程中便有支持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从而拥有一种信心,该种语言的语感就能使你真正获得语用能力”。
番禹理工学院应用外语系宋梅梅于2001年发表的“英语与英语语感训练”一文中明确给出了世界范围内比较认可的语感的界定,并且指出语感在英语语言中的做用及简要训练方法。
盛征军、张曙光在2010年发表了一篇名为“职高英语语感的培养策略探究”的论文,明确指出目前英语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英语的词汇、句型和语法教学,仍存在淡化语言整体训练、忽视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现象。并且就如何培养语感给出简单建议。
浙江师范大学彭达稳、孙祯祥于2004年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发表了名为“在英语口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性”一文,文中概述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对教师教学的重要意义。
国外研究状况: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五六十年代提出的转换生成理论就强调人类自身的语言感受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应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根本基础。
皮亚杰的同化理论中涉及关于语感心理机制的研究,但这一理论只解决了语感如何形成的问题,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尚不够密切。
语言学家白丽斯托克(Bialystock,1982)的学习和习得有接口观点,认为英语语感作为一种能力,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练习等培养的,而且语感能力的发展过程也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语感同时具有可习得性和动态发展性。
由于国内外对语感的研究相对着墨较少,但语感的存在已被广泛接受。在语感教学推广、全面铺开的非常时期,本文通过所收集的一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