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莱姆病修改后第二节莱姆病修改后
【病原及流行病学】
莱姆病是伯氏疏螺旋菌引起的一种蜱媒螺旋体病,致病力强危害大,以蜱为传播媒介,人和多种动物都可感染,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特征为关节炎和脑神经麻痹等。
本病最早于1975年发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故而得名。1982年,Burgdorfer博士在美国东部莱姆病发生地点捕获到一种昆虫一丹敏硬蜱,并从丹敏硬蝉体内成功地分离到一种疏螺旋体。经过反复研究证实,这种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病原体。为了纪念首次分离病原体的科学家,医学界将这种疏螺旋体称之为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为全球性疾病,北半球的发病率尤为偏高。每年感染及发病人数大约在30万人左右,我国于1986年首先在黑龙江省证实有本病存在
该菌长11~39μm,宽约0.18~0.25μm,呈疏螺旋状,具有多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在BSK培养基中于30~37℃条件下生长良好。
伯氏疏螺旋体对外界的抵抗力差,对热和光敏感,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活1个月左右,4℃条件下能存活较长时间,—80℃可长期保存。
流行病学 本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夏、秋季节,冬、春一般无病例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一般在4月份开始出现,5月份明显增多,6月份达到高峰。广泛存在于全世界五大洲。此病在美国是最快和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被称为第二艾滋病。全沟硬蜱在北方为优势种而且带菌率高,是北方林区莱姆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粒形硬蜱和二棘血蜱是我国南方莱姆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由于动物直接在外界生活,无保护层,与传播媒介蜱密切接触,被感染的机会更多,并且很多动物本身就是莱姆病的宿主动物,所以动物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估计会更高。因此,莱姆病已成为我国一种新的重要虫媒传染病。
【症状】:
根据病程经过可将莱姆病分为三期,病人可仅有一个病期,也可同时具有3个病期。
第一期为局部损害 即慢性游走性红斑(ECM)。主要表现为皮肤的慢性游走性红斑,见于大多数病例。初起常见于被蜱叮咬部位出现红斑或丘疹,逐渐扩大,形成环状,平均直径15mm中心稍变硬,外周红色边界不清。病变为一处或多处不等,多见于大腿、腹股沟、腋窝等部位,局部可有灼热及痒感。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亦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局部和全身淋巴结可肿大。偶有脾肿大、肝炎、咽炎、结膜炎、虹膜炎或睾丸肿胀。皮肤病变一般持续3~8周。
第二期为播散性感染 以及数周或数月内发生的间歇性症状。发病后数周或数月,约15%~18%的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约8%的患者出现心脏受累的征象。神经系统可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舞蹈病、小脑共济失调、颅神经炎、运动及感觉性神经根炎以及脊椎炎等多种病变,但以脑膜炎、颅神经炎及神经根炎多见。病变可反复发作,偶可发展为痴呆及人格障碍。少数病例在出现皮肤病变后3~10周发生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包炎及左心室功能障碍等心脏损害。心脏损害一般持续仅数周,但可复发。
此外,此期常有关节、肌肉及骨骼的游走性疼痛,但通常无关节肿胀。
第三期为持续性感染即晚期感染,多是在疾病发生1年后开始。感染后数周至2年内,约80%左右的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关节症状如关节疼痛、关节炎或慢性侵蚀性滑膜炎。以膝、肘、髋等大关节多发,小关节周围组织亦可受累。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及肿胀,膝关节可有少量积液。常反复发作,少数患者大关节的病变可变为慢性,伴有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此期少数患者可有慢性神经系统损害及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的表现。
本病的病理变化为关节炎、中枢及末梢神经脱髓病变、结膜炎、葡萄膜炎,慢性萎缩性肢末端皮肤炎、肝炎、肺炎、肾炎等部位和程度不同的病变,在试验性感染犬,肉眼病变主要发生在淋巴结、关节和皮肤。此外,还会出现神经束膜炎和脑膜炎。在严重感染动物,肉眼可见关节肿胀。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淋巴小结增生,血管周围淋巴浆细胞浸润,并有大量细胞聚集。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炎、弥漫性管状坏死、增生、间质性肾炎。对于急性病例,滑液膜的炎症较轻,主要表现为纤维蛋白和嗜中性粒细胞渗出。多数慢性感染犬,常表现滑液膜和关节囊的非化脓性炎症;外周淋巴结,特别是靠近跛肢的淋巴结肿大。猫除有肾脏病变外,还表现肝脏萎缩、脾脏增生、淋巴结中浆细胞增多、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和肺炎。
不同动物感染出现不同症状:
犬 急性感染时,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39.5~40.5℃)、游走性跛行、关节肿大、四肢僵硬,手压患部关节有柔软感,运动时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厌食、嗜睡,抗生素治疗有效。但很难作出准确诊断,因为在血清学阳性和阴性犬中,这些症状出现的比例无明显差异,慢性感染时,症状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且用抗生素治疗时,关节炎症状仍持续。在有急性肾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