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的兴起》微型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工业的兴起》微型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二十九中学 刘振华 【材料一】 晚清大事年表 千古未有之大变局 时代的挑战 【材料一】 晚清大事年表 洋务运动三十年 中国的应战 洋务运动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 【材料二】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三】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请同学们只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洋务派应战策略成功与否? 【材料二】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甲午战败、举国震惊 历史的反思 晚清大事年表(续) 洋务运动时期的经济高度增长,并没有让中国自强。甲午战败,洋务派成为了千夫所指,尤其是李鸿章更是落到了“国人皆曰可杀”的地步。洋务运动开始的辉煌,结局的苍凉。激愤后,应该是冷静的思考,我们因何而败? 王韬:生于晚清、上海工作、香港创业、游历欧洲、考察日本。 【材料四】 “香港蕞尔一岛耳,固中国海滨之弃地也。丛莽恶石,盗所薮,兽所窟,和议既成,乃割畀英,始辟草莱,招徕民庶,数年间遂成市落。设官置吏,百事共举,彬彬然称治焉。遭值中国多故,避居者视为世外桃源。商出其市,贾安其境,财力之盛,几甲粤东。呜呼,地之盛衰何常,在人为之耳。故观其地之兴,即知其政治之善,因其政治之善,即想见其地官吏之贤。”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送政务司丹拿返国序》 (注:政务司为港督隶属下行政机构,丹拿:人名) 1862年王韬去了香港,眼见到了英国殖民当局在香港的管理,令他大为震撼。后来他多次在著作中提到香港的变化给他的感受:香港以前不过是中国南海边上一个不要了的小岛,岛上有的只是野草怪石,只能供盗贼藏身,做野兽的居所。中英签约以后就把这个岛给了英国人,结果英国人不过统治几年的功夫,就使这个地方变成了人烟稠密、商业发达、社会安定的都市,整个广东几乎都没有比得上的。不但如此,在中国内地发生战乱的时候,内地人简直把这里看成是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就从香港这一个地方的变迁,就可以知道英国的政治比当时的清朝要好太多了。 清末北京街道老照片 清末时期香港老照片 回答问题 1、阅读材料四,归纳王韬眼中香港的变迁及原因? 2、以王韬的视角分析中国败因何在? 3、从这个角度出发,王韬的强国之路和洋务派的强国之路有何不同? 在王韬的“制度之变”没有成为社会共识之前,器物之变、技术救国,还是国内的救亡图存的主流。我们在技术救国这条道路上遇到了哪些障碍? 反思二:技不如人 【材料五】 国人之经营丝厂业者,则自黄佐卿(宗宪)先生始。黄君于1882年首建丝厂于沪上北苏州河沿岸,丝车仅一百部,定名称为公和永。怡和与公平洋行接踵而行,各建一厂,每厂亦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是年,三厂建筑告竣。越年,同时开工。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须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 ——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 中国人经营剿丝厂的,最早是从黄宗宪先生开始的。黄先生在1882年,第一个在上海北苏州河沿岸建立剿丝厂,只有制造剿丝的机床一百部,定工厂的名字为“公和永”。怡和洋行与公平洋行,紧跟着也各建了一间剿丝厂,每间厂也只有剿丝机床一百零四部,各种机械设备都是从意大利法国购买回来的。就在这一年,三间厂都建好了。第二年,三间厂同时开工。当时没有使用剿丝机械的专门人才,三间厂都请意大利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内的相关事务。那个时候工厂请来的女工都没有经过充分的训练,技术不过关,制造出来的丝绸产品的品质随之低劣;而且所有的产品都要运到外国市场,向丝绸商兜售,运动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的周转很困难。从光绪八年至十三年,经营失败,三间厂的本钱都损耗殆尽。 ——翻译自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剿丝工业史》 回答问题 1、归纳材料中有哪些企业?有何共性? 2、“三厂资本耗损殆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五和材料四,谈谈你的认识。 任何新经济因素在成长初期,都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驾护航的中国近代工业,举步维艰。洋务运动就是一场跛足的改革。中日之间的战争,其实是一场一个完整的现代国家和一个部分的现代国家之间的较量。胜负早在两国开始改革的时候就有预兆了的。 问:根据前面五则材料和你的已有认识,再评洋务运动? 评价:不能单纯看到经济的快速增长,就对洋务运动高唱赞歌,也不能因为甲午一败,就给洋务运动简单冠上的“失败”二字标签。把历史事件置身于历史发展中,运用大历史的观点来分析和认识历史。 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和社会

文档评论(0)

198405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