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昌花鼓戏表演艺术特征的探讨.doc
乐昌花鼓戏表演艺术特征的探讨
【摘要】乐昌花鼓戏源于圈地作场表演的民间歌舞踩矮台,因表演时跳花鼓唱小调,俗称唱花鼓或调子戏。流行于广东北部的乐昌县及相邻县份。本文笔者通过自身的花鼓戏演出经验,阐述了乐昌花鼓戏的艺术特征,以期达到乐昌花鼓戏艺术总结的目的,可供从事相类似的工作的同行一定的信息参考。
【关键词】乐昌,花鼓戏,起源,艺术特征
1.前言
乐昌花鼓戏,俗名“唱花鼓”或曰“调子戏”,起源于乐昌民间圈地作场而演唱的灯彩歌舞——“踩矮台”,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小戏。剧目分别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及社会生活身边事。音乐源于当地的民歌、小调,杂调三大类,以南、北路作区分,采用曲调联形成,辅以某些板式变化。表演艺术,素有小、笑、活和“无丑不成戏”之说。行当体制原为一丑、一旦,后来又逐渐发展成生、旦、丑三行及生旦、丑、净四大行当和各种不尽相同的角色应工戏路、规范和套路。主奏乐器有调胡(又名“大筒”)、花鼓、堂锣、饶钹、唢呐等[1]。
2.历史起源与流传
民间小戏剧种,源于乐昌县圈地作场表演的民间歌舞踩矮台。因表演时跳花鼓唱小调,俗称唱花鼓或调子戏。流传于乐昌县和流经粤北、湘南的武水中、上游。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的《乐昌县志·风俗》记载:“立春先一日,坊民扮戏剧。”又“上元……扮魑魅侏离之像,以衣饰相丽,沿市婆娑,类古之傩者”。早期的调子戏只由一丑一旦表演,俗称为“对子”。他们运用本地的民歌,丝弦小调和舞灯彩时对唱的对子小调表演日常劳动生活和男女相悦的故事。所演的剧目多为《小花鼓》、《小探妹》、《秋莲砍柴》、《五更劝夫》一类的“二小戏”、“三小戏”,具有民间歌舞对唱的特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乐昌琅头乡兴建下手戏台,并立碑记其始末。碑文称,其时有邝姓调子艺人为“增娱乡里”,由“三房子弟共相乐助,资管弦以邀”,登上该戏台“创为扮演”,相传这就是最早的余庆堂调子班。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的乐昌县琅头乡《邝氏宗谱》称:邝氏子孙中有“三群字恒荣,蜚声艺苑”;并在“春余,于下手戏台设馆”。此后,县内相继出现庆丰堂等30多个调子戏班。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续修的乐昌县廊田楼下的《邝氏宗谱》记载:东乐堂艺人为续修宗谱而在村中“往来酬唱相庆贺”。清末民初,曲江县一带的韶南大茶、乐昌的同乐园、双喜班等花鼓灯班、调子班,陆续流入县境演出。乐昌花鼓艺人王世发、谢有德等,于民国初年应邀在乐昌县郎田沙洲村和北乡新村一带传艺并搭班演出。艺人的来往和剧种的交流,促进了乐昌花鼓戏的发展。到了民国二十九年(1939年)前后,乐昌南路花鼓艺人邓成桢、张天宝、廖质彬等,经常来往于仁化、曲江、乳源等县演出;乐昌北路花鼓戏艺人何万杰、邓治文等,也应邀到乐昌的宜章、临武、麻田等地授艺或演出。
当时的乐昌花鼓戏先后编演了《柴姑记》、《下洛阳》、《云南寻夫》、《朱习臣卖柴》等中型和大型剧目;一些有名的班社还拥有30多出看家戏。唱腔音乐在小调之外,增加了正调和杂调两大类,由〔川子腔〕、〔走场腔〕等组成的正腔,成为剧种的主要唱腔,共有曲牌近百首;唱腔的结构主要是曲牌联缀,也有简单的板腔曲调。伴奏音乐有用丝竹乐器演奏的串子音乐,管乐吹奏的牌子音乐和从闹台牌子及民间吹打乐曲深化而来的锣鼓点;演奏方法形成大、小、干、湿的几种打法。表演方面发展成为生、旦、丑、净4个行当,各个行当演唱时的运气、发声和行腔有不同的技巧,但都讲究颤音、吟音、花音和衬字腔的运用;身形动作着重走矮步、打扇花和耍彩巾,讲究手、眼、步、舞的协调配合。新中国成立后,乐昌花鼓戏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获得了新的繁荣和发展。1953年至1954年,乐昌县文化部门组织调查组深入各区乡,调查了解发掘乐昌县的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收集、整理了一批珍贵的艺术资料,并发动乡村的民间艺人成立农村俱乐部和业余剧团,使面临枯萎的乐昌花鼓戏艺术及其民间班社的演出重新活跃起来。据1955年统计,全县花鼓戏业余剧团共有70多个。通过汇演、培训和艺术革新,乐昌花鼓戏南北两路逐渐合流,形成了新的乐昌花鼓戏风格。1959年8月,建立了乐昌县花鼓戏剧团,成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近几十年来,先后挖掘、整理、演出了《打鸟》、《卖杂货》、《晒绣鞋》、《朱买臣卖柴》等60多个传统剧目;创作、演出了《南岭春雷》、《洪宣娇》《乐昌公主》、《望水村轶事》等新剧目90多个;改编、移植兄弟剧种的剧目上百个;收集、汇编了一批传统剧目和唱腔音乐资料。在艺术实践中培养了一批编剧、导演、演员、音乐和舞台美术设计人员。
3.主要的表演程式
乐昌花鼓戏的传统主要表演程式有旦角的踩台、丑角的跳加官、矮步、扇花、耍彩巾等[2]。
(1)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LA复合改性沥青SMA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oc
- TOD理念对北京建立公交都市的启示.doc
- TQM在开发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oc
- TRIZ理论融入家庭教育模式的探讨.doc
- U型槽设计与计算方法.doc
- VB在构建流量监测数据库中的应用.doc
- VLT3000变频器在造粒设备上的故障分析.doc
- Web环境下房产测绘信息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doc
- X70管线钢的轧制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型.doc
- XC公司裹粉技术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oc
- 2025年白城市水利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安徽马鞍山市教育局直属学校银龄讲学教师招募4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包头市自然资源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巴彦淖尔市医疗保障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北京建筑大学第一批次聘用制岗位招聘24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才聚齐鲁成就未来”泰山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社会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安徽芜湖奇瑞汽车多岗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安徽马鞍山市横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福建厦门集美中学附属滨水学校非在编教师招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批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