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园林设计中景观石造景手法的应用.docVIP

关于园林设计中景观石造景手法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园林设计中景观石造景手法的应用.doc

关于园林设计中景观石造景手法的应用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他景物围绕山水来布局。假山石工程是园林建设的专业工程,在我国园林中,其造景功能非常强,无论是独立摆置,还是与建筑、水体、植物、灯光相结合,都能构造出富于自然风貌的园林景观。且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人文历史的精心演绎,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将景观石应用在园林设计中,并在设计中将景点的设计和山、石的结合。因此,本文从石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进而在视觉焦点、主景作用,呼应环境、景石合宜,分隔空间,山水相融的意境美表达等方面进行讲解和体现。   关键词:景观石;园林设计;园林艺术;植物;山石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石景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人自古有很深厚的“赏石情结”,石既是稳定凝固的,又可以是灵动变幻的。石是自然的抽象雕塑,是自然之精华凝缩,是对自然中山的概括与提炼,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我国从汉代有“构石为山”的记载,到唐代玩石已成风尚,经宋代徽宗艮岳和米芾拜石等事例的影响,已形成“室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的传统。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谈到“石者,天地之骨也。”唐代白居易《涌云石》曰:“回头向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特别是在山地公园中石和景的相互作用,在整个景点组织构成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   二、视觉焦点,主景作用   1、“点题”作用   山石景观往往能成为其所在空间的视觉焦点,因此,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可以起到“点题”的作用。园林景石由于其自身造型独特、形式优美、姿态多变的特点,往往容易成为整个场地空间的视觉焦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各类景石中,以“透、漏、瘦、皱、丑”为上品,其中以江苏太湖石为佳,安徽巢湖石、广东英石、北京房山石次之。此类景石往往置于庭院、广场中心,奇峰孤赏,成为视觉焦点,或是与周边建筑、植物、围墙配合形成框景、夹景,将视线延伸并最终聚焦于景石上,引人入胜。如东莞蒋光鼐故居中的石景展现,以体现一代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为世人敬仰。人在观赏景物时,有一个视角范围称为视域。由于观赏的视角、视距不同,其感受也不同。按照人的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视角应小于45°。若要突出景石的焦点作用,达到最佳的观赏角度,对人的视点、视距必须有一定的控制。表现景石细部的最佳视距是景物高度的1 倍,表现景石主体的最佳视距是景物高的2 倍,表现全景的最佳视距是景物高的3 倍。如石景高 6.5 m,若要在最佳观赏角度欣赏( 即18 ~ 45° ),则需要留出1个大小在6.5 ~ 19.5 m 视距,同时其设计的池水跨度约6 m,既控制了倒影在池水中的石景的最佳视距,两全其美,独具匠心。   2、 石和“文字”的结合   尤其赏石情结景石,是园林中独立放置的石景,集形、色、韵、意于一身,体现特有的东方文化魅力,折射出灿烂的东方哲学理念,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造园要素,是中国园林特有的天然抽象雕塑,在园林中经常起到增强意境、渲染气氛之功能。在亭廊入口处、桥的栏板刻上诗意的文字,如在观音山森林公园观音石像、大悲殿等景点的设置。   3、石和“图案”的结合   从案头把玩到诗词中的吟诵,乃至于在自家园林中与石“相对而居”。以石为友是一种带有浓郁文人气质的传统文化。这种小景点的石的运用随目可及。现存古代事迹很多是书法家用文字刻在石头上,在很多名山及园林随处可见。如在粤晖园紫烟崖又是随处可见的景观,可能了了几字,在千年自然的风雨中默默的保留着当时的一段故事,每个字都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悠长的文化。   三、呼应环境,景石合宜   石因其不同的形态、色彩、肌理,或孤置,或与水体结合,或形态加工后造景,和环境相结合相得益彰。常将景石置于空间入口处,既可巧妙地强调入口空间,又可突出其主迎宾之用。更有将现代工艺嵌入景石中,将现代景观手法与传统造园手法结合使用。外事造化,中得心源,融于自然。按照山石自然的纹理,叠石、堆山,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效果。石在古代被誉为“千岁友”,其景观效果长久,形式多样自由且与自然环境完全融合,在传统园林中最常用。现代园林利用景石突出主题,明确场所的实例非常多,或树下、或水边、或当门、或对窗、或迎人、或独立、或友梅、或伴竹等。此法对景石纹理、体量、造型并无严格要求,不似前两点均经过精心挑选、造型奇特。在“雨花听泉”景点,把山上的泉水通过不同的形式叠石,把水的自然形态跌、流、缓、急、叠、迂、阔、窄、淌表达出来,能在落差较大的竖向空间结合自然的水道、亭、桥、竹,组成以水为眼、石为链、植物为肤的三维景点。   在挡土墙的整理上,用颜色、机理和山的历史和岩石相似形式表达出来,外表用山地民居自然的纹理,浆砌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