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图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茶图解

红茶图解(一)整了个网友的贴,真强。?01?-?正山小种? 【对冲历史:vs川红;vs宜昌;vs祁门】? ? 产于福建北部武夷山,以松烟香著称的红茶。? 一般红茶的工艺流程是:? 采摘?-?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筛选分级包装出货? 掐头去尾看中间,小种的工艺多了点儿东西:? -?发酵?-?过红锅(杀菁)?-?复揉?-?熏烟及干燥?-? ? 我们可以猜测过红锅,复揉,烟熏对滋味可能的影响,可以从制茶者的角度揣摩何以武夷茶人要多此几举,甚至还可以把同一地区的岩茶工艺拿来对照参详。不过最终一切还是得落实在团购这一泡特级小种上。? ? 干茶尺寸细小匀整、颜色统一,当得起“特级”。也许由于其独特的工艺,此茶的光泽在所有茶中最为乌暗。? ? 闻干茶气味很冲。我感觉仅次于川红,可排名第二。远闻是个桂圆香,焦糖香。凑近了猛一吸气,烟味、巧克力味强烈。? ? 冲水时发现泡沫较少。泡开后的叶底有弹性,但很多皱巴巴的不能展开。叶底颜色在12茶中最深,而茶汤颜色几乎最浅,仅仅略深于大吉岭915。但没大吉岭915那么清澈明亮,略暗黄些。? ? 热嗅叶底烟糊微有蜜味;温嗅为烟味加焦糖香(桂圆香);冷嗅很奇特,是一种烟糊味加上一种塑料样的气味,再加丝丝甜。叶底的气味比干茶猛多了,真是一遇热水气味就大爆发。? ? 直接闻茶汤是比较强烈的烟甜味。一入口香气立刻猛冲鼻腔,快、高、锐、浓,成熟而粗旷。气味减弱迅速,存留感稀薄。而且在逐泡间其香气衰减严重,到第二泡甜香就基本消失,烟味占主导。到了尾水烟味变淡但依旧高锐,质感独特。? ? 其实小种的香气很不好评价,因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熏烟上去的。这就好像花茶的窨香不宜和观音的做青香对比一样。? ? 滋味方面小种有个大优势。其甜润感(冰糖水、甘蔗水)快速,强烈,而且持久。它的滋味协调性明显偏向于甜。为此做出的牺牲是汤不够软也不够黏。滋味在舌面一滑而过,没带走也没留下一片云彩。它的苦甚微,基本被甜遮盖。有一点儿酸,和甜调和在一起很舒服。前两泡几乎不涩,和苦一样被甜润淹没。三泡后甜依旧,收敛缓慢启动,而后舌面就迅速失水干燥,两颊上颚微收敛。经过一会儿舌面中间会生津,形成黏糊糊的甜润。但舌两翼、上颚依旧干涩。? ? 茶汤过喉偏水但很轻。喉部整体发干(燥、沙粒感),来得快,也比较厉害。过漫长时间后喉底也有微微甜。喉香感有存留,但强度不高。? ? 总结来看,正山小种的风格真是阳刚热血。它的气味胡子拉碴,滋味又高度甜润,汤感则又比较粗旷。于是我就很合逻辑的猜想,这种风格要是和奶调在一起会怎样?以奶香调烟香,以细线编织粗筋。? ? ? ? 02?-?英红9号? 对冲历史:vs滇红F500;vs滇红CTC;vs阿萨姆922? ? 英红九号产于广东英德,和滇红颇有渊源。据说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英德从云南引进了一大批各式茶种。最后,排行老九这位在广东扎了根,成就一代经典。现在在英红9号的介绍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小乔木型大叶种”的字样。所以我拿他和滇红F500、阿萨姆922各对冲了一次,仔细比较了一下。? ? 看干茶,他是最野性的一款。粗大,壮硕,大小不等。颜色深,光泽偏乌暗。其实里面金毫芽头含量也不少,正所谓粗中有细。? ? 干茶气味复杂,远闻松针味加焦糖香,凑近了发现糊味还有微微青。这种糊味让我觉得有点儿苦——人脑对气味和滋味的交感实在是复杂微妙。? ? 冲泡后发现此茶叶底奔放。大、壮、厚,不匀。而且在12款茶中最为干硬、皱褶而不展开。其中甚至有部分焦张呈灰暗干枯墨绿色。? ? 冲水时泡沫不少。茶汤颜色很深,略暗略浊。摇一摇发现很黏的样子。此茶冷后浑在所有茶中名列第一,其沉淀为褐色。? ? 叶底呈现松针味加焦糖味加微微的酸味。这种沙沙的甜酸唤起了我对东方美人的记忆。九号的叶底气味不是很浓,我感觉没有茶汤入口后的香气强。显示其融合度颇有水准。? ? 汤感略软,黏,不太滑。水路偏粗。滋味融合度较高,甜润很强,甚至可直追正山小种。但同时有苦,也有少量涩,因而甜润不向小种那么单纯,收敛也起得更快更强。第二泡以后苦涩大幅降低,甜占主导地位。? 耐泡度上佳,在中国茶中仅次于滇红,可排第二。喉韵相当深,生津比较快也比较多。汤过喉有沙感,上颚后段可能干涩,而喉底呈点状冰糖甜,且有喉香。这个茶的回韵在九款中国茶中能排第二,感觉领先第三名幅度较大。? ? 总的来说,此茶属于要啥有啥型选手。如果我们很挑剔的评论,它的香不算张扬也不算深沉,但足够多;它的汤不够柔软细腻,但足够粘稠绵密;它的甜润不鹤立鸡群,但足够引人注意;它的生津不算快速猛烈,但决不至被忽视;他的韵味变化虽然不那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足够让人摇头晃脑品评一番;他虽然在泡泡间滋味气味不能始终坚挺并富于变化,但也能在四泡时还有甜润和微香——很少有中国红茶如此面面俱到

文档评论(0)

xiaoyi2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