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原型论”简评荣格“原型论”简评.doc

荣格“原型论”简评荣格“原型论”简评.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荣格“原型论”简评荣格“原型论”简评

荣格“原型论”简评   卡尔·古式塔夫·荣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瑞士人。作为一位有鲜明个性的思想家,荣格的形象已随着西方当代思想的大量介绍而从原来比较单薄、模糊的背景中凸现出来。他是在批判地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上开创,形成自己的分析心理学理论体系的。他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理论用于文艺批评,被称作“原型批判”。它作为一种研究文艺的途径和文艺批评的方法,在世界上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美国文论界权威人士韦勒克认为,从影响和普及程度上看,“神话―原型批评”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鼎足而三,“是仅有的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 【一】   荣格是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弗洛伊德对他赏识倍至,称之为自己最长的继子和事业的接班人。后来,终因学术的分歧和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而失和,于1911年分道扬镳。其主要分歧表现如下:   1、对力比多的崭新解释,这是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基本分歧所在。虽然有人用“泛性论”这个界说来概括弗洛伊德的所有学说是以偏概全,但是毋庸置疑,弗洛伊德将性的作用视为他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础和心理的原动力,性的观念贯穿了他学说的始终。荣格将力比多解释为普遍的生命力,认为它包括了生殖、生长和其他活动,性欲只是众多的、生理的、心理的功能的一种而已,“力比多较粗略地说是生命力,类似于柏格森的活力”。〔1〕它的行迹是多方面的。在儿童时期, 它通过营养的吸收和身体的成长使效能得以发挥,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是营养与成长的需要,而不是什么“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只有到了青年期的发育到性成熟的阶段,力比多才通过异性之爱发泄出来。荣格认为力比多是一种能,是所有精神方面的能,而不仅仅在性欲方面。荣格根据力比多的理论,将人分为两大类,外向型与内向型两种。由于力比多的趋向不同,人对环境反应也就不同。外向型的人喜欢运动、谈话、金钱,感到身外之物的价值。他们走极端时,可以发展为神经过敏症。内向型的人,喜欢哲学、宗教、思想等,感到自身的价值,这种人走极端时,可以发展为精神病。   2、两人在世界观上的差异。 弗洛伊德在哲学上继承的传统可以称为科学的世界观。对于他来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许比其它思想对他的影响更大,如果一定要讲哲学传统,弗洛伊德说:“我一直乐于接受费希纳的思想,在许多重要观点上信奉这位思想家。”虽然“精神分析与叔本华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偶合”,但“读叔本华的著作在我一生中已经是很晚的事情了”。而由于尼采与精神分析的惊人相似,弗洛伊德甚至“在很少一段时间里一直避免接触他的著作。”〔2 〕比弗洛伊德小19岁的荣格则完全不同,他对哲学和宗教问题有更多的兴趣。他认真阅读过康德和叔本华的著作。但尽管如此,尼采说上帝死了,而荣格把上帝作为深层心理中维持个体整合的指导原则。它接受了现象学的影响,把人的意愿,一层一层地带引下去,他曾读过印度教义,认为上帝居于最高处也居于最低处。无论我们如何追求上帝,是终点,也是起点,也是最高和最低的原始模型支配我们,上下相同。   如果我们注意到了这两位分析学家在哲学传统上的差异,就可能发现他们在整体论和动力学思想上也有差异。由于以科学主义为指导,弗洛伊德当然会更注重对原始性欲――力比多及其运动方式作出说明,同时,让人格系统的整体问题保持一种开放的,或叫实践的、临床的状态;而荣格则会更多地注重人格系统动力平衡的维系方式和修补方式,而把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多泛化为人格系统中的原动力,或一般的心理能。由于同样的原因,弗洛伊德更注重对精神病原因的探讨,并且这种科学的探讨难免把人格向其动物本能和原始欲望方向追溯;而荣格更注重整合目标的实现,并且这种对理想状态的追求难免带上浓烈的思辨色彩甚至宗教气息。从理论与实践效果上看,弗洛伊德的成功更多具有社会意义和病理学意义;荣格的成功更多的具有人本学和文化学的意义。   3、新颖的人格结构说。同弗洛伊德一样, 荣格也认为心灵代表了整个人格,心灵囊括了一切意识的、潜意识的思想、情感、行为及其趋向、趋势。所不同的是弗洛伊德将心灵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三部分。而荣格则在广度和跨度上对潜意识进行探索性研究和划分,他将心灵结构分为层次分明的三个部分: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被荣格称作“情结”,它不是人格中最深的层次。他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有名为‘带感情色彩的情结’所组成的,而集体无意的内容则是所谓的‘原型’。”〔3 〕原型又被称作“原始意象”,是一种通过遗传而留传下来的先天倾向。人类从原始时代就开始了不计其数、类型众多的经验,无穷无尽的重复已经把这些经验刻进了我们的精神构造中。人们无需经验的帮助即可使人在类似的情况下与其祖先具有相似的行为倾向或思想模式。原型也就是“附着于大脑的组织结构而从原始时代流传下来的潜能。”

文档评论(0)

pkaokqun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