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理与设计方法 课后复习.docVIP

居住区规划理与设计方法 课后复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课后心得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居住的物质舒适性。 1).卫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生理健康卫生(日照、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噪声、空气、清洁水) a.空气环境。(含氧量,人均公共绿地、人口密度、绿化率) b.日照条件。(居室日照标准、居住建设日照间距) c.水环境。 水环境设计原则:保护水源、收集雨水、回收中水、处理污水。 2).安全。宏观:规划选址;围观:防火通道、疏散广场、物业管理。 3)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 4)舒适。健康环境与居民生理、心理要求的适应于和谐,还有景观。 2.精神的享受性。 1)归属感和认同感。价值观、居民的私密性、公众参与。 2)美学的要求。 3)文化。 3.环境的生态性。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 使用可再生能源,全部回收,利用,或处理固体垃圾,处理污水,收集雨水。总的来说就是体现在水和空气两个方面。 居住区类型、规模及相关概念 邻里单位的六条基本原则: 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近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是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 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 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 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现在还在用的是a和f。 居住区与居住小区 a.居住组团的基本特征: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地块不为小区道路穿越,内设为居住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绿地。 规模: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km2 b.居住区:将四五个或更多居住小区组织起来,居住小区仍保持其独立性,另外增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 规模:人口 30000~50000人,户数:1000~15000户,用地50~100hm2 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和居住综合区 社区与住区 5.居住区与社区的概念 社区:具有物质形态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双重内涵,包括地域空间,人际关系,社会性活动,更加广泛。 居住区:主要强调了物质、地域空间,而忽视了建立在主体间的交往互动基础上的社会文化及地域归属感内涵。 补充: 棋盘式、网格状的道路系统问题: 道路网过密,路口过多,影响交通。 城市交通干道穿越,易发生交通事故。 噪声和汽车尾气影响住宅的安宁和卫生。 在小面积的街坊内难以设置齐全的服务设施。 居住的物质舒适性和精神享受性下降,环境质量下降,整体质量下降。 目前居住环境的问题: 片面关注居住空间物质形态属性。 忽略了社会空间内涵忽略了社会的概念。 不同类型的居住区 农村型居住区 每个乡村都是一个历史博物馆,农村型居住区主要分布在非城市区域。农村型居住区处于较早的文明阶段,是城市型居住区的祖先。 工业区,城市化的副作用: 由于农村不能像城市那样提供较为健全的污染治理系统,一旦农村作为城市的低端工业生产基地的话,其污染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了。这是我国农村令人担忧的现状,相应的,农村型居住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也随之下降了。 为什么保护农村型居住区? 保存完好的乡村型居住区具有优美、浪漫的气质 为人类提供了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 是可持续发展居住区的典范 是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遗产 城镇型居住区 发展趋势: 建筑设计:国际化 建筑材料:商业化 建筑过程:工业化 建筑工具:机械化 城市型居住区的产生 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工业革命是一个转折点 开发商对利润的追求 郊区型居住区 郊区型居住区的产生: 工业化之后,厚重的城墙已经挡不住机械化武器 乡村与城市的空间关系相互交错,暧昧不清的城市边缘 古代王室的郊野离宫与狩猎的苑囿,身份的体现和优越感 郊区型居住区的特点: 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 密度较低 自然环境较好 对车行道路系统有强烈的依赖 郊区型居住区带来的问题 城市蔓延 钟摆式交通及交通拥挤 土地浪费 生活较枯燥单一 小结 从宏观区域规划的角度出发,居住区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是: a.保护乡村型居住区 b.发展城市型居住区 c.限制郊区型居住区 按地形地貌将居住区粗略的分解为:平地居住区、山地居住区和滨水居住区。 平地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性要求 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建筑垃圾 保护自然湿地生态系统 不侵占良田 规划建设具有生态效应的居住区 山地居住区的缺点: 山地的生态环境比平地更为敏感和脆弱 地质条件不稳定(滑坡、泥石流等) 人地

文档评论(0)

180****31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