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金华的双龙洞1记金华的双龙洞1
小学 四年级下册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年 月 日
课 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编写课文提纲。 教学难点 孔隙的描写。游记类课文的学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1、内洞景观录象、孔隙一段文字及孔隙的纵切面、友情卡。石钟乳、石笋图片数张,维美光盘。
2、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金华龙双洞的信息,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内容 教师指导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学习生字,梳理线索,分清主次)
一、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谈话导入:
1、谈话:在节假日里,有不少同学跟随着爸爸妈妈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置身名山大川,有的让你沉醉于她的瑰丽,有的让你流连于她的神奇,有的则让你惊叹于她的博大。你曾到过什么地方游览,并说说你的感受好吗?可参照这样的句式。
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教师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指名让学生认读、识记:重点强调渐字的读音,“蜒”字的写法。
设计意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三、再读课文,梳理游览线索
1、你跟随着叶老先生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景点呢?再读读课文,圈出景点的名称。教师根据汇报交流,完成板书:
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3、浏览文本,把文字变成画:
读了课文,金华双龙洞的大体情形有没有在你的头脑里形成画面呢?请你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根据文字的介绍,在自己本子上用简笔画出金华双龙洞的环境。另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画后给同学们介绍画的理由(从文中找出根据)。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可感的形象,这是学科间的融通,而这种方式,有效地实现了文本的整体感悟。
四、分清主次,把握重点
1、默读课文,对照作者的游览过程,说说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分清课文的主次。
设计意图:使教学在抓住重点的同时,兼顾课文其他内容,使学生感受作者构思的严谨与巧妙。初步了解有详有略的叙述方法。
五、欣赏路上见闻
1、学生自渎1~3分钟,边读边画出喜欢的词句,互相讨论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见 闻)
2、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第二、三自然段。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抓住“明艳”,体会山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朗感情读。
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抓重点句子,体会溪流的变化。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教师作示范朗读,指导读好排比句。)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3、组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和背诵。
4、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5、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