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唐代的干谒之风与杜甫的干谒诗
唐代的干谒之风与杜甫的干谒诗
“干谒”,《辞海》释为“有所干求而请见”。它是古代文人为寻求入仕门径而向当朝达官贵人或有名望者呈送书信、进献诗文赋作,以求援引的行为方式。
钱穆《记唐文人干渴之风:“唐代士人干渴之风特盛”,“唐人干渴之风,实至晚而弥烈”。
葛晓音《论初盛唐文人的干渴方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无论统治阶级取士的制度有多少变化,干渴始终与文人求仕相伴随。然而哪一个时代都不如初盛唐的干渴兴盛。”
张玉璞《论盛唐干渴文》:“干渴之风盛行于盛唐,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陈雅贤《唐代干渴诗文研究》:“自初唐之时始萌,至晚唐则臻于极盛。”
一、唐代的干谒之风
1、干谒的渊源 起源于汉代
葛晓音《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干渴求仕是荐举辟召的取士制度所造成的一种社会行为。从汉代起,干渴的风气便与荐举取士的制度一起产生了。”
2、唐代干谒之风盛行的背景
(1)唐代的选士制度 科举与荐举并行,两者都允许甚至鼓励自我推荐。
科举 士子向州县官和考功员外郎上书行卷;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载:“唐之举人,先借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蛰,今有唐诗数百种行于世者是也。”
荐举 玄宗诏令荐贤不避亲、文武高才者自举。
与科举相平行的荐举,是指在官员或权贵的荐送下,朝廷不经考试而直接录用人才
太宗时马周西游长安,经中郎将常何的荐举入仕为朝官,终于青云直上而致宰相。当时,“帝以常何举得其人,赐帛三百匹”(《旧唐书·马周传》)。
《新唐书·方技传》载,蓟州人师夜光“少为浮屠,至长安,因九仙公主得召见温泉。帝奇其辩,赐冠带,授四门博士,赐绯衣、银鱼、金缯千数,得侍左右如幸臣’,”。唐代有向朝廷上书、献赋或献诗而入仕一途,其间往往需要有权人物的举荐。如诗人李群玉应试不第,转而向宣宗皇帝进诗三百首,在宰相令狐绚的荐举下授官弘文馆校书郎。
(2)官员编制与求仕者的巨大差异 天宝初年,唐帝国官员三师以下17000人,当时求职者达12万。
影响:干谒盛行(初唐四杰、王维、李杜、韩愈、柳宗元、杜牧、李商隐等)
3、唐代干谒之风对文学的影响 诞生大量的干谒诗、文,推动了诗文、小说的发展。
据学者统计,保留干谒诗歌和干谒散文的作家,初唐共有10人(诗作者3人,文作者8人a),盛唐36人(诗作者25人,文作者15人),中唐83人(诗作者67人,文作者28人),晚唐65人(诗作者57人,文作者16人)。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张九龄时为荆州长史)
尤袤《全唐诗话》,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张固《幽闲鼓吹》:“李贺以歌诗渴韩吏部。吏部时为国子博士分司,送客归,极困,门人呈卷,解带旋读之。首篇《雁门太守行》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却援带命邀之。”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 籍《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二、杜甫的干谒与干谒诗
1、杜甫与韦济
《奉赠韦左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如神。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竞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幸。主上顷见徵,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训。”
这首诗是赠给韦济的,作于天宝七年(748年),时杜甫三十七岁,是杜甫赠给韦济的第三首诗,此前还有《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济》等。
天宝六年唐玄宗下诏征天下世人,凡有一技之长者,都可来京应试。杜甫抱着极大的希望参加了这次考试。结果,因宰相李林甫怕这班人录取之后任意批评朝政,对自己不利,全部不取。事后,还上表向皇帝称贺,说是“野无遗贤”。这次考试失败给杜甫很大刺激。杜甫之前常周旋于公卿贵族门庭,但由于有中举得官的期望在鼓舞着,虽然过着乞求的生活,还不觉得处境的辛酸。现在考试失败了,希望破灭了,他开始意识到生活的矛盾,感到过去奔走周旋的屈辱。但在那个封建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鄂尔多斯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招聘9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doc VIP
- 2025中航材华顺航空资源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招聘2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与实践PPT.pptx VIP
- 厂内机动车辆事故应急演练制度.docx VIP
- 2025年中国柱塞式高压计量泵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1.doc VIP
- 京东校招测评题.pdf VIP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课件高教2024年版讲义合集(绪论+完全准确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党的领导下走好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pdf VIP
- 2024年《社区JW工作规范(试行)》题库.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