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王与孔子和儒生道,王与孔子和儒生.doc

道,王与孔子和儒生道,王与孔子和儒生.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王与孔子和儒生道,王与孔子和儒生

道、王与孔子和儒生 有些先生著文,认为孔子与儒家(主要指一些思想家)倡导独立人格,人的价值,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就某些个别言论和行为而言,不无道理,但是从儒家的主流看,孔子与儒者却固守“道”,屈从王权,独立人格、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是很有限的。兹略述一、二,以就教于异见者。 一、道——政治理性原则 道最初是一个具体名词,本义为道路,也可用作动词,有开通疏导之义。随着人们的认识日渐宽展深入和抽象化,道逐渐引申为某种事物的法则、规律和道理。至迟到西周末年,道已从一个实性名词衍变成广泛使用的抽象概念。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有如下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把宇宙天地之本源和规律概括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万物之奥”,“夫道,覆载万物者也”,“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持这一说法的不只限于道家学派,其他诸家在不同程度上也接受了这种观念,如韩非就认为,“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后世儒家也有承此说者,宋儒邵雍说:“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道不仅指万物的本源,思想家们普遍把自然的规律或宇宙法则也总括为道,称“天之道”、“天之常”。如荀子:“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管子·形势解》:“天暑万物,制寒暑,行日月,次星辰,天之常也。”《经法·四度》:“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吕氏春秋·大乐》:“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理性突破时期,人们对于宇宙本源与自然规律的冥思探索,标志着人们理性认识水准的不断提高。其二,把社会领域人们应共同遵守的原则与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人的情性与本能等称之为“人道”。子产把自然与社会的规律分别称为“天道”与“人道”。 具体到意识形态领域,人们用道概括政治法规或最佳政策。西周的礼乐法规被称作“王道”。西周末年,“周室衰而王道废”,出现了所谓“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现象,“道术将为天下裂”。继之而来的是思想巨人竞相崛起的百家争鸣时代。先秦诸子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传统的道术作了不同层次的选择和发展,各家都崇尚“道”,宣扬“道”,但各家之道有各自的内涵。统而观之,百家所谓的政治之道虽殊,但又有共性。在政治领域,他们崇尚的道,都是从具体的政策或统治方式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政治理性原则。正如韩非所说:“道也者,生于所以有国之术。”荀子说:“道也者,治之经理也。”这些政治理性原则的形成,增强了统治阶级的政治主动性与自觉性,促进了政治运行的秩序化和规范化。亦如荀子体会的那样:“水行者表深,表不明则陷,治民者表道,表不明则乱。” 当人们用道概括自然规律的时候,道本身体现着一种必然性权威。它辖制着世间万物的生成衰死,“道者,扶持众物,使得生育而终其性命者也”。思想家们用道来概括政治理性原则,它也就成为人们必须遵行的社会必然法则。 孔子以后儒家所谓的道,继承了西周的礼乐政治文明,即所谓“以六艺为法”。宋初石介说:“周室衰,诸侯畔,道大坏也,孔子存之。”儒家所说的道,在政治上称之为“王道”,并构成儒家的政治理想。王道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以王权为核心并与人伦原则相结合的政治体系,“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董仲舒也说:“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另一点,在政治实践上追求实现德政或仁政。 儒家在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上虽然有分而论之的认识,但从孔子始,就试图把天道与人道(其中包括“王道”)统一起来。在儒家的理论中,“天人合一”居于主导地位。就此而言,儒家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阶段。先秦时期,主要通过圣人作中介点,把天道与人道、王道统一起来。孔子说:“唯天为大,唯尧则之。”《易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孟子讲圣人“上下与天地同流”。帛书《五行篇》云:“圣,天道也。”到了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通过神秘主义目的论把天道与人道统一起来。董仲舒从“人副天数”出发,而导出“道之大源出于天”。到了宋儒眼中,天道和人道成为本质同一的不同表象。他们提出了“道一分殊”或“理一分殊”,“生成覆帱,天之道也;仁义理智,人之道也;损益盈虚,天之理也;寿夭贫贱,人之理也……道得之同,理得之异”,又:“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在天则为天道,在地则为地道”。“道一分殊”说的提出,使儒家人道越出社会范围,与宇宙的总法则完全契合为一,几近完美无缺:“夫天地日月岳河洛皆气也,气浮且动,所以有裂,有缺,有崩,有竭。吾圣人之道,大中至正万世常行不可易之道也,故无有亏焉。”这样一来,儒家之道既是政治理性原则,同时又是宇宙本体在人间的再现,因而拥有无限的权威性和绝对的真理性,成为最高价值准则,被统治者奉为“万代之法”。所以,从理论上讲,道具有永恒性和至上性。所有的人,包括帝王在内,只能充

文档评论(0)

cduut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