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磁兼容课程论文
电磁屏蔽技术的应用摘要:阐述了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以及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并以一款智能语音录放系统的EMC设计为例,对如何完成满足电磁兼容要求的产品给出了建议。关键词:电磁兼容性;电磁干扰源;耦合途径1、引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 更加舒 适和 丰富 多彩,但同时也使电子公害日益社会化、家庭化,电磁兼容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而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的极大重视, 纷纷研究制定出各种符合自己国情和集团利益的有关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技术法规, 电子产品上市前必须通过严格的 EM C 标准。EM C 是专门研 究电气设备之间电磁兼容性的一门专业技术, 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 EEE) 对电磁兼容性的定义,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其所处的电磁环境中满意地工作, 同时又不向该环境及同一环境中的其它装置排放超过允许范围的电磁扰动。通俗地说, 就是使电气设备、电子仪器、仪表之间 和平共处,均能正常工作而不致相互干扰的技术。电磁兼容设计是实现设备或系统功能、 系统效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目前, 电子设备或系统设计的重点已由逻辑设计或系统设计转移到电磁兼容设计上。经验证明, 在电子系统设计的初级阶段, 同时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把电磁兼容的大部分问题解决在设计定型之前, 可得到最高的效费比。本文介绍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以及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 并以一款智能语音录放系统的 EM C 设计为例,给出电子产 品研发中的 EMC优化建议。2、电磁兼容技术1881 年,英国著名科学家希维赛德发表了论干扰文章,是研究电磁干扰问 题最主要的早 期文献,标志着研究干扰问题的开始。20 世纪 40 年代后,各国开始比较系统地进行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60 年代后,随着电子和电气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磁兼容技术获得空前的发展;80年代后,电磁兼容技术开始实行强制认证制度。国际上, 欧盟 89/336/EEC 电磁兼容指令从 1996 年 1月 1日开始强制执行, 2007 年 7 月 2 0 日起强制执行 200 4/108/ EC,同时废除 89/ 336/ EEC 指令。我国于 2 001年 12 月建立了强制性产品 3C 认证制度,只有取得3 C 认证的产品才能进入国内市场。电磁兼容 ( EMC) 主要研究电磁干扰( EMI ) 和抗干扰的问题, 形成电磁干扰( EMI ) 必须具备 3 个基本要素:电磁干扰源( Source)、耦合途径( Trace)和接收器( 敏感设备),如图 1 所示,由电磁干扰源发射的电磁能量, 经过耦合途径传输到接收器( 敏感设备) , 这个过程称为电磁干扰效应。控制易受干扰性(降低电磁辐射,增加接收器抗扰性)控制发射(减少噪声电平,降低电磁辐射)图 1 电磁干扰模型的组成为实现电磁兼容,须从3个基本要素出发, 采用技术和组织两方面措施。技术措施是从分析电磁干扰源、耦合途径和接收器着手,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抑制干扰源、 消除或减弱干扰的耦合,降低敏感设备对干扰源的响应或增加电磁感性电平; 组织措施是制订和遵循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合理的频谱分配,校制与管理频谱的使用,依据频率、工作时间、天线方向性等规定工作方式。分析电磁环境并选择布置地域,进行电磁兼容性管理等。3.在数字语音录放系统设计的应用3.1.1系统硬件设计本智能语音录放系统硬件框图如图2所示,硬件系统包括 3 个部分: DL 165 21 DS P 处理系统,包括模拟语音输入和输出电路、与闪速存储器KM29W16000接口等;M78860主处理器系统,包括EM 78860处理器、键盘扫描电路、LCD驱动电路、与DL1652接口等;以SP6644升压型DC-DC转换芯片为核心的电压转换电路,其主要作用是为系统提供工作电源。图 2 系统硬件框图主控制器采用中国台湾义隆公司生产的EM7880单片机,M78860型8位单片机是专为信号处理系统设计的MCU 核,管理采用RISC结构设计,内置LCD驱动,提供 Port6-Port9共32个双向三态I/O口,此外还提供COM0 -COM15,SEG0 - SEG59共76个LCD 驱动管脚,与DSP处理器以及LCD驱动芯片的连接非常方便。EM78860 作为主控制器,主要通过键盘扫描和LCD 驱动完成与用户的交互,并根据用户的要求控制D L16521的工作,同时将操作结果反馈给用户;用户接口将直接完成上述的交互过程。DSP芯片DL16521进行语音信号的数字信号处理和flash 存储器 管理。DL16521芯片集语音A/D,D/A 及抗混叠滤波于一体,并利用内部集成的B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年全省动物检疫技能大比武考试复习题库.docx
- 2015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doc
- 2015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五批)考试单选题库..doc
- 2015年公务员常考成语..doc
- 2015年公务员网络考试一带一路考试答案..doc
- 2015年公司一季度技术监督总结..doc
- 2015年公务员网络考试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考试试题单选题..docx
- 2015年公司安全绩效考核体系动态修订版..doc
- 2015年公共课考试答案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最完整版..doc
- 深圳科技园园区企业结合版(3264家).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