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赖氨酸资料
新型广谱杀菌抑菌剂——ε-聚赖氨酸(盐酸盐)
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简称ε-PL)是一种由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发酵生产的含有25~30个L-赖氨酸残基的同型单体聚合物,由人体必需氨基酸L-赖氨酸的ε-氨基与另一L-赖氨酸的α-羧基形成ε-酰胺键连接而成,ε-PL最早是由日本科学家发现的。
1 理化性质
ε-聚赖氨酸为淡黄色粉末、吸湿性强,略有苦味,是赖氨酸的直链状聚合物。它不受pH值影响,对热稳定(120℃,20min),能抑制耐热菌,故加入后可热处理。与盐酸、柠檬酸、苹果酸、甘氨酸和高级脂肪甘油酯等合用有增效作用。分子量在3600—4300之间的ε-聚赖氨酸其抑菌活性最好,当分子量低于1300时,ε-聚赖氨酸失去抑菌活性。由于聚赖氨酸是混合物,所以没有固定的熔点,250℃以上开始软化分解。ε-聚赖氨酸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对其表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1680~1640cm -1和1580—1520cm-1有强吸收峰。
2 ?ε-聚赖氨酸的特点
?-聚赖氨酸(ε-PL) 具有广谱抑菌性,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如枯草杆菌、乳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的繁殖有强的抑制作用,对酵母菌和霉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为防腐剂,ε-PL具有安全性能高、在水中的溶解性极强、热稳定性好、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在中性和微酸性环境条件均有较强的抑菌性(表3)。由于对热稳定,故加入后可热处理(表4),因此还能抑制一些耐热性芽孢杆菌等,另外,ε-PL对一些呈蝌蚪状的非收缩性长尾噬菌体也有抑制作用 。
表1 ε-PL和其它两种天然防腐剂的比较
抑菌剂 抗菌谱 稳定性 乳酸链球菌素 比较窄,只能杀死或抑制G+,对G-和酵母菌无效 乳酸链球菌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pH 2时经115℃高压灭菌不失活,pH 5时则失活40% 纳他霉素 窄,对霉菌,酵母菌及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细菌无效 纳他霉素在水中和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很低,且高温、紫外线、氧化剂及重金属等会影响它的稳定性 聚赖氨酸 广,在酸性和微酸性环境中对G+、G-、酵母菌、霉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对其他天然防腐剂不易抑制的G-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抑菌效果很好,而且对耐热性芽孢杆菌和一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聚赖氨酸不受pH值影响(表3),对热稳定,在120℃加热20min不影响其抑菌活性(表4)。 ?从表1可以看出,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的抑菌谱都较窄,两者必须配合使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抑菌效果。而聚赖氨酸在酸性和微酸性环境中对G+、G-、酵母菌、霉菌均有抑菌效果,对其他天然防腐剂不易抑制的G-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抑菌效果非常好(表2),而且其对耐热性芽孢杆菌和一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表2 ε-PL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菌 种 MIC / mg·L-1 环境pH 真菌(fungi) Aspergillus niger IFO4416 黑曲霉 250 5.6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IFO7522 须癣毛癣菌 60 5.6 酵母菌(yeast) Candida acutus IFO1912 假丝酵母 6 5.0 Phaffia rhodozyma IFO10129 红发夫酵母 12 5.0 Pichia anomala IFO0146 异常毕赤酵母 150 5.0 Pichia membranaefaciens IFO0577 膜醭毕氏酵母 3 5.0 Rhodotorula lactase IFO1423 红酵母 25 5.6 Sporobolomyces roseus IFO1037 掷胞酵母 3 5.0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酿酒酵母 50 5.0 Zygosaccharomyces rouxii IFO1130 鲁氏结合酵母 150 5.6 革兰氏阳性细菌(G+) 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IFO12550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5 7.0 Bacillus coagulans IFO12583 凝固芽孢杆菌 10 7.0 Bacillus subtilis IAM1069 枯草芽孢杆菌 3 7.3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IFO13948 丙酮丁醇杆菌 32 7.1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IFO3832 肠系膜明串珠菌 50 6.0 Lactobacillus brevis IFO3960 短乳杆菌 10 6.0 Lactobacillus plantaru
文档评论(0)